文/记者 闫莹莹 王帆 图/记者 文波 缪晓剑
在民乐中找到快乐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的吕品品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学吹笛子,他说吹笛子让他觉得非常快乐。他认为只要认真练习,学习这项乐器并不是很难。最近,他和团队其他成员在三乡镇的民乐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说:"练习的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当拿到奖项时感到很自豪。"
比起独奏,吕品品更喜欢和乐团在一起排练演出,他说这个过程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要和大家做到配合默契,才能演奏得好。在演出中,他不仅要眼观八路,还要耳听四方,需要不停关注其他声部不同乐器的演奏情况,紧跟乐曲的演奏进度,同时也要看指挥老师的手势。这种与大家一起合作、并肩努力的过程,让吕品品和队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光后中心小学是中山较早开展民乐进校园活动的学校,由于民乐教育出色,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并获评"广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民乐
今年5月,中山市实验小学民乐团的师生们走进中山人才公园,贡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风音乐秀。在悠扬的民乐背景下,孩子们用清脆的童音缓缓诵读出诗经《小雅·鹿鸣》。完成了民乐与古诗文的结合,将音乐与文学融合,为民乐进校园奏出了新的乐章。
随着中山市各校民乐团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校园民乐团茁壮成长起来,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的朝阳民乐团,港口镇民主小学的荷韵民乐团……每个民乐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们将美妙的民乐带进校园,仿佛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会民族乐器,喜欢欣赏民乐,学校也尝试着引导着大家将民乐与其他艺术相融合,比如在美术课上,同学们或绘制出心中的乐器,或绘制出一首民乐带给自己的想象,用色彩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吟诵与民乐相得益彰的古诗文,感受着音乐与诗词的交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民乐,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民乐团,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校园里的民乐氛围会越来越好,民乐也会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