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记者 余晓霖
教师节的历史演变
是怎样的?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此后历朝历代,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诞辰,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这可以算是古代的“教师节”了。
到了近现代,教师节经历了4次变迁。最终在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把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关于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当时冰心、叶圣陶等老前辈还给过建议。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则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为什么要设立教师节?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教师节,尽管时间并不相同,但各国设立这一节日的初衷都是向教师致敬,倡导尊重老师、尊重教育,并促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问题。
通过这个节日,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师们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教师节也给了学生一个契机,通过实际行动向老师表达心意,如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等,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
有人说,节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庆祝,更在于所有人共同在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从而形成强大的共识生长力和行为影响力。庆祝教师节,可以增强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助于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世界各地如何庆祝教师节?
世界各地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五花八门,有的举行表彰大会,有的献上歌舞表演,还有的走访慰问老师。许多学生自发将祝福写在板报、贺卡、绘画上,或将合影照及节日感言晒至社交媒体,来表达对老师的真挚祝福及衷心问候。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哦!
比如我国香港地区,在敬师日(教师节)当天会举行典礼表彰优秀老师。学生乐队担任现场伴奏、家长上台歌唱向老师致意。此外,香港敬师会还会举办“表扬教师计划”“师生共育苗”种植活动、心意卡设计比赛、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节敬师杯等系列活动。
跟随他们
领悟教育家精神
说到教育家精神,我们可以从杰出师者的故事中细细领悟——
“人民教育家”于漪,90多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她用一堂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帮助学生们涵养品格、启迪心智。在教学方式上,她敢于创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于漪认为,课堂里不该只是教师一个人发光,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发光体。
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高铭暄,倾注了25载光阴,历经38稿撰写、修改和完善,与同事们共同起草完成了《刑法典》的编纂。这也为他发展中国刑法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宝贵经验。如今的高铭暄,已经桃李满天下。
被人们亲切称为“老阿姨”的龚全珍,从少年立志教育报国,到中年扎根乡村教育,她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命运。在她看来,夏日荷花固然清雅,但她更愿做“秋日残荷”,虽不溢香清远却傲然挺立,那是对莲藕的守护,正如她对学生们的默默注视和满腔关爱。
其实,放眼我们身边,同样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如春风化雨,用爱心和耐心陪伴着我们成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向躬耕三尺讲台的老师们,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和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