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是一个地方语言十分繁杂的城市,广东省三大语系广府话、闽南话、客家话都在这里广泛流通,可以说是“十里不同音”。中山方言有哪些呢?记者姐姐整理了4种中山方言的介绍和特点,同学们一起来“听听”吧!
整理/记者 赖彤瑶
石岐话
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火炬高新区和南朗街道等片区,也是香山粤语的代表方言。与粤语的九个音调相比,石岐话只有六个音调,分别是阳平、阴平、上声、去声、阳入、阴入。另外,孙中山先生的母语也是石岐话哦!
“狭义来说,石岐话目前只在石岐城区使用,但是广义的石岐话可以覆盖到很大范围,远到南朗、崖口等区域。”中山历史文化学者舒饭表示,石岐话在南边能覆盖到南区街道竹秀园,甚至再远一点还可以覆盖到南区街道树涌社区,所以石岐话最初可能于北宋年间在树涌社区附近逐步形成。
石岐话小课堂
①“肚饥”
广州人肚子饿的时候会说“肚饿”,而石岐人会说“肚饥”。
因为使用“饥”字,会更有表达饥饿的感觉,比如“我好肚饥啊,你请我食饭啦不如”(我肚子好饿,不如你请我吃饭啦)。
②“吊线”
“吊线”一词,指的是瓦工、木工工作时,用线吊重物形成垂线,借以取直。石岐话中,这个词有刚刚好的意思,比如“条鱼蒸得‘吊线’”,意思则是鱼的味道把握得刚好,嫩滑不过火。
沙田话
沙田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街道、坦洲镇、板芙镇以及西区街道的沙朗、南朗街道的横门等地。虽然称为沙田话,但是发音与南海、顺德的方言有点相似。
沙田话小课堂
普通话的“番石榴”,沙田话讲“花捻”
普通话的“枇杷”,沙田话讲“罗骨”
普通话的“扫把”,沙田话讲“扫赶”
普通话的“年轻男生”,沙田话讲“裸仔”
普通话的“晒太阳”,沙田话讲“赞热头”
小榄话
小榄话属于沙田语系。其特点相对广州话而言,少了一个“阳平”声调。小榄话最特别的就是动词在时态表示上的变调,与普通话、广州话大不相同。广州话中要表示完成时,通常加个“咗”字;而在小榄话里,完成时的表达是将动词升调。例如问:“你食咗饭未?”答“‘锡’啦”(食咗啦)。
小榄话小课堂
普通话的“感冒”,小榄话讲“赶冒”
普通话的“窗口”,小榄话讲“窗眼”
普通话的“鼓掌”,小榄话讲“查庞”
普通话的“资料”,小榄话讲“猪料”
普通话的“小偷”,小榄话讲“小摸”
隆都话
隆都话是沙溪、大涌两镇方言,是中山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属于闽方言语系的分支。在北宋时期,闽南人从泉州移居到中山并将闽方言带到这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时间的沉淀、地域文化的影响、外来语言的融入,如今的隆都话在中山已自成一格,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中山闽语”。
隆都话小课堂
隆都人华侨众多,因此隆都话也吸收了外语元素。隆都话中有一些词语便来自英文单词的直接音译,比如扳手(spanner)被称作“士巴拿”,篮球运动的“跳球”(jump ball)叫“针波”,西红柿(tomato)用“都吗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