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杨健 图/中山传媒提供
少年选手闪耀大赛
在这50名选手中,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占据了15席和16席,彰显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比赛内容涵盖了古诗词、经典名著、中山民俗以及香山文化等多个方面。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必答题、魔方题和线索题。在线索题环节中,选手们需要根据提供的线索快速抢答,一旦答错,将面临倒扣10分的风险。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全神贯注、分秒必争,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十佳奖9名,优秀传承奖30名。
获奖选手分享学习心得
华辰实验中学的初一学子杨明垚,首次亮相传统文化大赛舞台便大放异彩,勇夺一等奖。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能拿到一等奖,我感到很荣幸,也无比兴奋。”杨明垚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与身边的亲友、同学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知识。在赛场上,评委老师们精妙的点评更是让他受益匪浅,他表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宝贵知识,“我要加倍努力,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信手拈来。”
中山市体育路学校三年级的潘逸哲也在此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二等奖。他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特别喜欢阅读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比如成语故事、名人名篇等。父母也经常带我参观各地的博物馆,让我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获奖的经历让他更加坚信阅读的力量,他说:“我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努力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比赛舞台上演“全家总动员”
来自中山市大信学校的初一学生苏马云上,和父母苏柏森、马宁共同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父女俩双双斩获了三等奖,而母亲马宁则获得了优秀奖。苏马云上在诗词领域颇具天赋,多次在省级诗词大赛中表现出色,也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中山赛区的十强选手。
苏马云上赛后分享道:“虽然有些小遗憾,但总体上非常开心和满意。这是一场全民都可以参与的比赛,大家都有一颗热爱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妈妈马宁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一家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断追求进步。
谈到孩子的教育,马宁透露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热爱。家中藏书丰富,包括许多古诗词典籍。苏柏森对古代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常常与孩子分享这些知识。他们一家人喜欢一起观看央视诗词大会,共同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或飞花令的比拼。如今,苏马云上已经掌握了八九百首诗词。
家人携手
文化传承正当时
家人同台比拼的,还有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的王思淼和姚悦好两家人。王思淼与父亲王伟利双双获得优秀传承奖,而姚悦好的妈妈吕红萍则斩获三等奖。
姚悦好表示,这是她第二次与妈妈同台竞技。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妈妈吕红萍已是第四次参赛,她曾与大女儿共同征战赛场,如今又与小女儿携手比拼。“希望孩子们通过比赛,养成爱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吕红萍说。
王思淼的爸爸王伟利则表示,跟孩子一起参加这次比赛,感觉非常有意义。
评委点评
平日要注重拓宽知识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侯立兵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他赛后点评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不只是有儒家文化,还有民俗文化、植物文化、城市历史、香山文化等等。这次比赛有一些难题,比如有一道关于河西走廊的题,很多人都没有答对。还有一道关于银杏树的题,也很难,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鼓励选手们继续拓宽知识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