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中山”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闻列表
~~~——
~~~——
~~~——

 
2025年04 09
乙巳年三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44  服务市民 引导生活
  A08版 2025年04月09日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中山”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扩展 收缩 默认

百年接续 世纪共鸣
  中山市桂山中学 2025届(8)班 杨易琏

  2023年2月17日,一场跨越世纪的红色接力。

  百年前,山河破碎,血漫江河。

  百年后,花开莺啼,山峦竞美。

  我们徒步二十二公里,追忆先辈的足迹,找寻红色基因的共鸣。

  路是陡的,山是险的;幽深的竹林,潺潺的溪流;间续的鸟鸣,低沉的狗吠。树木蜿蜒地伸向天空,招揽天边的云彩。春风抚着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摩挲着我们的双颊,撩拨着我们的发丝。

  二十二公里的路,二十二公里的美。

  二十二公里的路,二十二公里的血。

  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烈用血肉守护。

  七天断粮,不幸被捕,守口如瓶,视死如归,英勇就义。1945年,他们十几岁;2023年,他们仍旧十几岁。我想不到,也不敢想,冰冷的刀刃穿透指骨是什么样的痛?面对战友支离破碎的躯体又是什么样的痛?我走过粗糙的砾石,感受到似乎有比熔岩更炽热的物质在脚下涌动;土地是烫的,被先辈们用滚烫的血染过。

  这走的何止是山路?这是长眠着英魂的土地。

  因为知道先辈们也曾趟过此地,我便不再惧怕险峻的山崖,漫长的路途。他们从未远去,我们也从未远去。

  伫立在纪念碑前,肃穆感笼罩着周围。这里,是安全的,因为先辈在此地安睡。

  我们回来了,重返此地凭吊我们的先辈。长眠于此的英魂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低头默哀,血液奔腾过我的心房心室,灵魂激荡着我的躯壳,英烈们从未远离,英魂站立在我们的骨架中,红色的基因由我们当今的少年来传承。百年前的热血汇入新时代的血浆。我们静默着,感受自己的灵魂与英魂相融,谛听着先辈对我们的教诲:“永远牢记,被压迫、被欺凌的过去。永远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那个时代的残破已经过去,那个时代的伤痛已然痊愈,那个时代的印痕亘古永恒。过往烟消云散,但记忆将永远驻留。扩音器的说话声回荡在周围的尘埃,过往的飞鸟都不敢高声鸣叫。树落下瑟瑟的叶,那是对逝灵纯粹的泪。一千多人肃立着,一千多颗心跳动着,奏响的是一支共同的挽歌。

  或许,会有人对此感到不解。我看见过这样的评论,“在当今的现代化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形式化地去经历过去的苦,以为这样能造就人才。”其实不然,我们重走的,不只是先辈的足迹,而是传承着他们的意志,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我们重走英雄路,是追忆英烈的事迹,是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的先辈:我在,我们都在。

  少年的肩上不应只是草长莺飞,更是要有这个时代崇高的责任与使命。这个世界未曾有过神明,有的只是比肩神明的凡人。我们缅怀先烈,我们致敬英雄,我们凭吊英魂,我们也要担起时代的使命,为过去续上时代的血脉。我泱泱华夏之复兴,当与今之少年紧密相连,碰出时代的强音。

  祖国的大好河山,山海苍茫。先辈曾为这片亲切的红色土地拼过命。他们为的,就是这一场盛世和我们安定的未来。正如《长津湖》中说的:“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先烈们打下的盛世,该轮到我们来守护了。

  指导老师:罗诚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