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总会想起充满力量的《骑行梦想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种对抗现代生活异化的诗意可能。
故事始于修道院的静谧围墙内。主人公“自行车”女孩被善良的旺达修女收养,却因不善交际让修女忧心不已。当被送往“友谊工厂”的建议摆在面前时,这个倔强的女孩选择了另一种交友方式——她跨上自行车,开启了一段寻找自我的骑行之旅。
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个骑行八小时后的黄昏,主人公在路边发现了一朵从未被人注意过的野花。这种“减速”带来的细腻观察,正是快节奏的当代人稀缺的生活智慧。这一幕教会我要全身心感知世界,而非仅仅用眼睛匆匆掠过风景。
书中那些描写孤独骑行的篇章尤为动人:空旷公路上,只有呼吸的韵律与车轮转动的嗡鸣相伴。思维平静下来,更深层的意识开始浮现,这或许就是骑行的真谛——人与自行车合二为一,自行车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感官的延伸。
《骑行梦想家》告诉我们,在快时代中保持慢思考是可贵的。在转动的车轮间沉下心思考存在的意义,每一次踏板的起伏,都是对生活最真挚的礼赞。
指导老师:刘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