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袁婵 赖彤瑶 实习生 李小满 刘思洁 图/记者 冯明旻
港口胜隆社区:
200余名学子探索人工智能奥秘
在华辰实验中学的电脑教室里,同学们轻点鼠标,不断优化描述词,屏幕上便跳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趣味龙图。“太神奇了!没想到输入一些词语,图画就真的出现在屏幕上了!”六年级学生周紫婷看着自己的“作品”惊喜地说。
这是港口镇胜隆社区第四届“校巴学堂”夏令营人工智能课程的一幕。自2022年起,胜隆社区便联合港口镇中心小学、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推出“家门口的暑期夏令营”。该夏令营主要针对该社区户籍的一至六年级在读学生,费用由社区承担,家长仅需支付孩子当日餐费。本届夏令营为期10天,共吸引了社区200余名小学生参加。
据介绍,本届夏令营除了基础军训、暑期安全、影视赏析等经典课程,还新增了AI课程与研学课程。在AI课程中,学生可动手实践AI绘画、作诗、设计等,接触前沿科技,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中山日报社:
趣味课堂激发孩子们创造力
在中山日报社的一间活动室里,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台上的孩子攥着写有骨骼名称的贴纸,争先恐后往同伴身上贴;台下的小朋友也想要展示,急着举手想要上台。原本枯燥的人体骨骼知识,在孩子们的互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
近年来,中山日报社依托中课通平台资源,开设了暑期托管班。“本期托管课程为期一个月,课程亮点纷呈。”托管班汪老师说,自然科学课引入了昆虫活体、植物标本,让孩子们可以多感官体验;创意美术加入陶艺课程,锻炼孩子们的触觉与协调能力;音乐鉴赏课通过视频学听中山咸水歌,传承传统文化;新增的AI课程则助力激发孩子创造力与艺术思维。
“在这里超开心!”连续几个寒暑假参与托管的六年级学生梁梓芊说,“这里有同龄的好朋友,也学了AI生成照片、捏粘土、画蝴蝶。”
汪老师发现,孩子们在这里的变化显而易见:“刚来时有的孩子们爱打闹、情绪躁动。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渐渐融入课堂,求知欲越来越强,眼神里多了专注与期待。”
东区街道总工会:
“多彩课程+研学实践”点亮暑期时光
“原来一只蟑螂就可能携带多种病毒,危害我们的生态安全。”7月24日下午,在中山海关国门安全教育基地,同学们一边认真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兴奋地讨论着。当日的研学活动,是东区街道总工会组织的暑假爱心托管班课程之一,带领同学们走进国门安全教育基地,探索海关工作背后的“秘密任务”。
活动中,讲解员结合翔实的图文资料,介绍近年全国海关查获的经典案例,带领同学们观察珍奇有趣的动植物标本,了解海关和国门生物安全的发展历史、物种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入侵的危害,学习国门生物安全知识。现场互动频频,气氛热烈。
除了丰富的研学实践,托管班的日常课堂同样精彩纷呈。此次爱心托管班邀请了专业教师授课,课程涵盖思维训练、硬笔书法、国画创作等多种内容,注重知识启发与艺术素养的双重提升。五年级的黄思睿说,除了研学活动,古诗词学习、艺术绘画和魔方训练课也是她非常喜欢的课程。
南朗海湾社区:
五大主题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快看,这是我自己做的狮子头!”7月24日上午,在南朗街道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孩子们高高举起亲手制作的狮头,神情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舞狮动作。现场热闹欢快,笑声不断。
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海湾社区自7月7日起开展为期五周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课程围绕“红色课堂”“安全教育”“非遗课程”“科普教育”和“趣味语言”五大主题展开,每周一个新主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收获。
夏令营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红色课堂中,孩子们聆听退伍军人讲述革命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安全教育主题周邀请交警、消防员和社区网格员授课,全面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非遗课程则由专业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醒狮技艺,参与陶艺制作,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