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袁婵 赖彤瑶 图/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走出课堂探家乡,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今年7月4日,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沙溪)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在沙溪镇云汉小学启动。作为全市首个创新构建“市、镇、村、校、教师、学生、家长”七位一体运作模式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平台,项目为“百千万工程”宣传常态化进校园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台建立后,沙溪镇各中小学积极响应,每周提交“百千万工程”主题作品,每月组织开展采风实践活动,每季度举办大型沙龙活动,多维度、持续性地推动“百千万工程”宣传在校园落地生根,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参与到家乡发展建设中。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可传播、可共享的成果。一方面,孩子们以童真视角讲述沙溪本土文化,制作成短视频发布传播,成为家乡文化的“小小代言人”;另一方面,学校鼓励孩子们用文字记录沙溪各村的历史故事,让家乡文化在笔下“活”起来。
“这些活动将学习场域从校园延伸至广阔的社会,使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不仅助力‘百千万工程’,也为学校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鲜活实践案例。”云汉小学德育副校长陈艺君表示,未来学校将通过增设非遗小课堂、联动本地特色企业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真正实现教育赋能乡村,乡村滋养教育的双向互动。
小手拉大手,共绘美丽乡村
清晨的微风中,中山市申明亭学校的同学们化身“环保小卫士”,在校园外围的道路上忙碌着:有的挥着扫帚将落叶归拢成堆,有的提着垃圾袋随时收纳杂物,还有人用夹子细致地捡拾草丛里的垃圾。
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该校的日常活动画面。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申明亭学校以“小手拉大手”为核心抓手,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将日常劳动教育与乡村建设相结合,让人居环境愈发整洁。除了开展校园周边清洁工作,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回到家中,带动家长从自家房前屋后的小环境入手,一起收拾杂物、规整院落,以实际行动参与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此外,学校还发起了“小手拉大手,植树造林当先锋”主题植树活动。孩子们、家长与老师分工协作,扶苗、培土、浇水,一株株新苗不仅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清新绿意,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
中山市申明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郑育美说,孩子们在志愿服务、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进一步深化了爱护环境、共建家园的理念。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未来学校将打造乡村调研+实践献策模式,组织学生聚焦乡村产业、文化、民生等议题开展调研,为乡村发展贡献少年智慧。
传承家乡非遗,守护文化根脉
2024年年底,“万名香山少年探访中山‘百千万工程’”采风研学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投身中山“百千万工程”建设,为乡村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领域添力。
醒狮与马家枪是南区流传百年的非遗项目,不仅是当地的文化根脉,更承载着侨乡人的精神记忆。为了让非遗浸润校园,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通过课堂渗透、社团搭建、活动实践等多元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学校专门成立侨乡醒狮队和马家枪社团,选拔对非遗感兴趣的学生,特邀南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钰泉每周到校授课。从醒狮的采青套路、鼓乐节奏,到马家枪的拦、拿、扎核心技法,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非遗技艺的精髓。
如今,学校学生已多次在市、区级文化活动中展演这两项非遗项目。今年国庆期间,中山岭南童谣展示活动在大涌红博城举办,竹秀园中心小学学生带来的情景剧《沙涌马家枪》,生动展现了这项非遗的独特魅力。孩子们手持仿制枪杆,一边演绎马家枪的招式演变,一边讲解其历史文化,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马家枪文化。学生李政阳说:“沙涌马家枪不仅能强身健体,背后的故事还充满了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今后我不仅要勤学苦练马家枪法,更要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播得更广更远。”
学校教导主任林素巧表示,学生们走进各级展演舞台展示非遗,不仅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关注南区,为当地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非遗传承与区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一笔一画绘美景,扮靓人居大环境
暗沉的水泥楼梯化作活力满满的彩虹阶梯,普通的电箱披上水乡文化水墨画外衣,陈旧的农具房被童趣熊猫图案装点得憨态可掬……在当地师生充满巧思的改造下,阜沙镇多处公共空间接连完成蜕变。
2024年11月起,阜沙镇教体中心统筹镇内美术教师,组织阜沙中心小学、牛角小学等学校学生,在卫民村东阜高速公路出口、阜建路美丽示范主街、阜沙中心市场等关键点位开展墙绘创作与公共空间艺术改造活动。学生们的专业美术技能与阜沙水乡底蕴、人文历史及文旅IP“阜沙小非”深度融合,不仅打造出一幅幅精美艺术作品,更成为“百千万工程”中的一道鲜活风景。
“孩子们的专注和热情特别打动人。”阜沙中心小学校长梁业昌回忆彩虹阶梯的创作现场时说,同学们分工明确、一丝不苟,有的蹲在台阶上用胶纸精准定位,有的细心调配颜料、珍视每一笔创作。原本破旧的楼梯最终变成充满活力的艺术景观,为中心市场增添了别样生机,让整体样貌焕然一新。
阜沙中心小学五年级同学梁浩然说:“以前美术课都在教室里,而走出课堂改造家乡的公共空间,让我知道美术不只是画画,还能为家乡作贡献!”
梁业昌说,同学们用专业力量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同时通过艺术创作传播本土文化,为阜沙镇省级典型村培育、美丽圩镇建设注入了校园活力,实现了教育资源与镇村发展的精准对接。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