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刚漫过虎逊村的青砖黛瓦,第一缕晨光便穿枝拂叶,轻柔地落在巷口那方被岁月磨得锃亮的青石板上。这是“百千万工程”浸润下的沙溪,一处藏着老字号醇厚底蕴与民俗鲜活气息的地方。
青石板路蜿蜒的巷口处,一缕清苦回甘的香气悄然漫溢,勾着过往行人循味探寻。深吸一口,甘草的醇厚、金银花的清爽、薄荷的清凉交织相融,顺着喉咙缓缓沁入肺腑,这便是独属于沙溪凉茶的悠长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沙溪的诸多民俗中,最令人期盼的莫过于农历四月八。犹记去年此时,喜庆的锣鼓声从晨光破晓一直响至暮色四合,龙狮凤鹤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圣狮村和象角村的大街小巷。斑驳的老墙满是“沙溪民俗”主题的彩绘,成为游客们定格美好瞬间的最佳背景。巷口处,阿婆们搬着小凳子围坐在一起制作栾樨饼,蒸饼的热气裹着栾樨叶的独特清香,飘满了整条街巷,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沙溪的舞鹤更让人惦念。雪白棉布缝制的鹤翅上缀满银片,一动便闪着细碎的光。舞到“低首觅食”的动作时,舞鹤人扣着木架轻晃腰身,鹤颈先缓后疾,尖喙似真触地啄食,活灵活现。“展翅高飞”的瞬间更妙,双臂一扬,翅膀顺势舒展,银片随动作翻飞,宛若仙鹤凌云,引得观者连声赞叹。
在“百千万工程”的赋能下,昔日的“垃圾山”蜕变成依山傍水的凤凰山公园;斑驳老墙被非遗元素点亮;荒废空地变身体育小广场,杂草丛生的角落成了运动休闲的热闹场地;狭窄土路升级为沥青大道,两旁的乡土文化标识,步步皆是沙溪记忆。
“百千万工程”恰似一根精准的“连接线”,一头紧紧连着沙溪乡村里带着烟火气的老习俗、藏着岁月味的老手艺。另一头牢牢牵着新时代的发展脉搏,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让乡村故事在蜕变中愈发引人入胜,书写出沙溪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指导老师: 周杏英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