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桂华
■新委员履职,从行走乡村开始
自2022年起,市政协将连续三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围绕这项中心工作开展课题调研和民主监督。如何在中山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我市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政协委员的关注方向。
去年上半年,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以我市特色精品村建设为主题,组织政协委员100多人次,分赴全市13个特色精品村进行实地调研。作为一名新任政协委员,王艳兰积极履职,先后赴南朗左步、三乡雍陌、东凤穗成、大涌安堂、横栏五沙六沙、板芙里溪等示范村实地走访调研。
在调研中,王艳兰勤于观察思考,她认为中山近年来以特色精品村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扎实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许多特色精品村的人居环境和人文氛围已达到甚至超过中心城区,为中山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特色精品村建设使乡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初步形成了特色镇、特色村、特色景区、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个特”旅游品牌体系,整体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市超七成村居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王艳兰表示,在成绩卓著的同时,我市精品村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重建设轻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村庄发展空间需进一步释放;连片提升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尚未形成,需进一步加强疏导及利用;特色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壮大等。
■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
“2023年,我将继续关注中山特色精品村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王艳兰告诉记者。
她坦言,在农村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获得较大提升后,我们需要加大对产业的导入力度,以培育特色精品村建设的造血功能,并为中山的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可用空间。例如,加大政策引导撬动力度,要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上,推动更多需要优美环境但不扰民的行业产业向特色精品村延伸,通过“人文环境+文化”“历史环境+旅游”“优美环境+健康”的形式,培育多元化乡村新业态。
王艳兰建议,首先要突出资源优势打造示范村品牌,“13个精品示范村基础不一,资源各异,应充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一步打造专属名片,避免千村一面。”与此同时,还要全方位打造镇街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充分发挥社会造血力量,实现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精品示范村为中心,全方位打造旅游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系统性的工程,在中山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大有可为。”王艳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