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焦点 新闻列表
~~~——

 
2023年06 11
癸卯年四月廿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3年06月11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赓续历史文脉,中山全力写好“非遗保护”大文章
用心也用“新” 让非遗活起来更火起来
▲起湾金龙巡游展演。
6月10日,2023年中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四届东区金龙文化盛会系列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露天广场启动。图为主会场文艺表演。
市民观看展览。
市民在小榄非遗展示馆参观。
  【编者按】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朗崖口飘色等一批具有珍贵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勾勒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更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非遗保护利用的重视,中山市民对非遗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保护传承氛围浓厚、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金龙舞动,锣鼓喧天。6月10日下午,2023年中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四届东区金龙文化盛会系列活动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启动仪式上,活动方为陈天觉故事等第十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颁发牌匾。现场还发布了中山非遗旅游地图,涵盖了全市所有非遗项目的旅游景点。来中山的游客,不仅可以游览各个景点,还可以品尝非遗美食,感受非遗之美。

  统筹/本报记者 谭桂华

  文/本报记者 张倩 陈雪琴 谭桂华 图/本报记者 夏升权 刘万杰 陈雪琴

  亮点纷呈

  非遗表演精彩,非遗项目集中摆摊

  活动现场,63米长的起湾金龙进行巡游展演,只见金龙左右穿行、起伏奔腾、气势磅礴。

  “很多年没看到这么精彩的舞龙表演了,好看!壮观!又了解了中山的非遗文化。”市民王先生一边观看表演,一边用手机录下视频,准备分享给家人。

  “我们起湾村很重视今天的非遗展演,共有86名村民来舞龙,年龄最小的4岁半,年龄最大的78岁。”东区起湾金龙彩扎省级非遗领队杨国剑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推广起湾金龙,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传统民俗的文化魅力。”

  现场还有精彩的黄圃醒狮表演、金龙主题街舞快闪、中山市民歌民乐大赛等文化盛宴。此外,还专门设置了非遗墟市,数十个摊位集中展示中山各种非遗文化。

  石岐乳鸽菜式烹饪技艺、起湾金龙文创雪糕、小榄民间剪纸、白口莲山歌文创品、神湾菠萝种植和食品制作技艺……各个非遗主题摊位吸引了来自中山以及周边地市的众多游客热情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神湾菠萝种植和食品制作技艺今天刚拿到市级非遗的牌子,我们感到非常开心。”神湾镇大石头盘菠萝专业合作社、秀全果场负责人叶文杰介绍:“我们今天带来了菠萝酥、菠萝汁、神湾菠萝等特色农产品前来展销,这些好东西,值得向大家推广。”

  在白口莲山歌文创品摊位上,各种以白口莲山歌为元素的明信片、帆布袋、抱枕、书签、水杯依次整齐摆放着。一组卡通版明信片的设计者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李玉玲,她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白口莲山歌传承基地,我来自韶关,是客家人,也很乐意推广客家文化,所以就创作了这组明信片,希望让更多人接受并喜欢这项非遗。”

  梦幻联动

  非遗主题“香山书房”正式启用

  三角麒麟舞、咀香园杏仁饼、中山民间牙雕技艺、阜沙单人农艇、长洲醉龙舞……当天,一批非遗元素设计与图书,在中山市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惊艳亮相,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接触和学习非遗的新场所。

  “这次活动将非遗和阅读、美食、旅游等各种项目结合起来,希望让市民群众接触并喜欢中山的非遗,实现创新性发展。”中山市文化馆副馆长杨宁介绍,非遗主题“香山书房”面积约860平方米,藏书超15000册,在设计上将中山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通过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和场景,把非遗与阅读有机结合,让读者在书房中体验非遗之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来这里阅读一举两得,阅读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中山的各种非遗,值得点赞。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需要大家的保护和传承,这种创新空间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亲近非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市民李小姐说。

  当天,以“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沙龙活动在非遗主题“香山书房”同期举行,多名非遗保护专家就全省非遗及中山保护传承现状和非遗保护中的文献记录展开探讨。

  据悉,2022年以来,中山市大力推进“香山书房”项目建设,优化阅读服务品质,奋力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目前,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香山书房”共104家,在广东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中成效突出。这些书房不仅因其优美的阅读环境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新IP,也因其开放融合的运营理念,拓展了公共阅读空间的应用场景,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丝中有真意——周雪清刺绣艺术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共享刺绣之美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6月10日,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山市博物馆、清绣坊·周雪清刺绣艺术工作室承办,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丝中有真意——周雪清刺绣艺术展”在中山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精选40余件(套)周雪清的刺绣作品与相关藏品,通过“丝其绵长上下求索”“丝之神韵心有灵犀”“丝亦有道共创其妙”三部分,追随刺绣艺术家成长的足迹,帮助观众发现、理解刺绣的历史传统、技术方法与艺术风格,通过欣赏刺绣,感悟国人自古以来对生活与自然万物的热爱,吸引普通观众了解刺绣、爱上刺绣乃至主动传播刺绣文化与技艺。

  多年来,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雪清一直在探索苏绣与粤绣的融合。经过多年实践,她创立了雪花仿真绣工艺。这种工艺以粤绣传统针法为基础,吸收中山民间刺绣、苏绣等技法,主要运用雪花结构形成的“雪花针法”,融汇苏绣的清雅和粤绣的明丽。雪花仿真绣以丝绸、棉、麻、缎布等作为底料,用各色纱线、蚕丝线、绒线,配珍珠、玻璃珠、宝石、珠片等进行绣制,绣品色彩、明暗变化恰到好处,质感立体,形神兼备。2022年5月,“粤绣(雪花仿真绣)”成为中山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展览现场,周雪清动情地表示,如果说自己是非遗领域的一名传人,那么刺绣艺术就是手中的接力棒。从古至今的刺绣艺人与艺术家,以有尽之丝绣制了锦绣万千的生活与自然,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理想也在针与丝、心与手之间得以传承。

  有传承才有发展。2009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聘周雪清为教师,将刺绣工作室引进学校。她将擅长的60多种刺绣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近年来,她又成立香山刺绣文化馆,并通过中山市“共享文化馆”项目不定期地把刺绣课堂带到社区,让更多普通人得以了解、走近刺绣艺术。与此同时,周雪清一边潜心创作刺绣画精品,一边开发刺绣生活用品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等,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创造性转化。

  小榄镇启动非遗嘉年华

  小榄非遗展示馆、留声岁月声影博物馆揭牌

  为推进广府文化(中山小榄)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小榄镇启动非遗嘉年华,并打造小榄非遗展示馆、留声岁月声影博物馆。

  6月10日上午10时,在一行人的见证下,留声岁月声影博物馆揭牌。馆内摆放着众多老唱片、老唱机、老照片等老物件,展示了人类记录声影的重要历程。这些藏品不仅见证了历史,更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当天上午揭牌的还有小榄非遗展示馆,馆内以“图文并茂+实物陈列”的形式,清晰展示了小榄九大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状况、历史脉络。小榄菊花会、小榄刺绣、赛龙艇、小榄花灯扎作等各项非遗项目,都能在这里探寻,这里也成了市民了解小榄非遗和人类声影历程的窗口。

  为更好传承小榄非遗文化,让市民穿越古今与小榄非遗“对话”,记者了解到,小榄镇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了小榄非遗嘉年华系列活动,其中包括“钱币上的世界文化遗产”2023年小榄镇钱币文化专题展、“纸尖流淌的四季”小榄镇第三幼儿园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放歌榕树头”2023年小榄镇咸水歌公开赛、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传统武术项目交流展演活动等。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小榄非遗嘉年华启动仪式暨小榄非遗展示馆、声影博物馆开馆仪式均在小榄镇永宁村双美府举行。这是一座坐落于永宁社区大华直街,由中山市历史建筑“谢老虎”谢云龙的故居修复而成的典型民国时期建筑。双美府和周边古旧建筑经活化改造后,已成为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独具文艺风情的双美桥音乐创意园区。

  “在未改造之前,留声岁月声影博物馆和小榄非遗展示馆都是闲置的旧民居,主要用来堆放水乡的闲置物品。”留声岁月声影博物馆捐建者黄健斌介绍,他自小喜欢音乐,从小就开始收藏各式音乐设备,慢慢地各种各样不同时期的影音设备越来越多,包括110年前的美国机械留声机,20世纪40年代生产的钢丝录音机等,于是他就联合小榄镇将双美府翻新改造,专门用于展示这些“声影”老物件。如今,双美桥音乐创意园区也成了小榄镇标志性的文创产业园。

  以民营资本投入运营模式推动双美府闲置民居改造,是小榄镇深入贯彻“文化兴城”战略部署,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小榄镇深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古旧建筑、旧厂房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着力构建“一园多区”文旅格局,建成了包括双美桥音乐创意园区、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工业设计产业园等一批独具小榄特色的综合型文创产业园。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