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先后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调研指导,寄望广东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视察广东,手把手指引我们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东人民的关心厚爱、对广东发展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揽“两个大局”,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在新征程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中山全市上下正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将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部署结合起来,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提出更多符合市情、顺应民意、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山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扛起中山担当、展现中山作为。
结合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山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我们要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中山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摆在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大湾区的发展环境中,多重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各类有利因素不断积聚,将加速重塑一个新中山。在政策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广东省委赋予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在地理层面上,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南中城际等等都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大通道塑造大格局。中山要坚持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以重大平台为载体,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新实践。
加快全面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随着深中通道的即将建成通车,中山区位新优势将被彻底开启。随着比亚迪(落户民众)、彩讯工业(落户民众)、洲明科技(落户民众)、联诚发(落户民众)、元亨光电(落户民众)、英维克(落户三角)等一批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投资中山,中山成为深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生产配套基地。未来还会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和企业加速向中山聚集,无论是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等都起到积极作用。中山要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全方位学习对接深圳,加快深中合作创新区等建设,打造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澳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探索建立深中合作成果共享机制,努力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更紧密务实合作。
发挥大湾区几何中心功能,高水平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等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全力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利用好“企业服务1号线”,健全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和闭环处理机制,建设好“中易办”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直达、资源要素“云端对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中山拥有工业企业超7.6万家,其中规上企业4803家,年营收百亿元以上企业9家,10亿元到100亿元企业共86家。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大涌红木等传统产业闻名海内外,具有非常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2022年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高成长)中小企业104家、市级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培育企业64家。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中山涉及到的就有19个。中山必须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力度拆除整理低效用地,强化连片开发,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奋力锻造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样本,推动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全力以赴扩大工业投资。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主动上门加强引导,提振企业信心,服务项目落地,让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成为工业投资的主力军,努力形成“群狼”效应,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系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院长、中山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山市委改革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