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影像 新闻列表
~~~——

 
2023年06 19
癸卯年五月初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6月19日 影像 扩展 收缩 默认

榕树头下情意“粽”
▲阿姨开心地展示劳动成果。
▲调制粽子馅料。
▲一名阿姨“手口并用”包粽子。
▲6月18日上午,庞头村的阿姨们围在一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制作芦蔸粽。
▲大叔们将装满粽子的蒸桶抬上炉灶。
▲煮粽子需耗时10个小时,中途只能加入沸水。
▲村民张贴捐资支持端午包粽子活动的鸣谢榜。
  6月18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消散了些许暑气。沙溪镇龙山村庞头村民小组一棵百年的老榕树下,数十位妇女有说有笑地站在长桌前包着芦蔸粽,几位大叔则看着一旁的大锅,不时地加水、添柴。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烟雾和蒸腾的水汽,有些熏眼睛,肤感也略黏腻。

  “我们早上7点半就来了,大家一边包粽子,一边拉家常,别提多开心了!”60多岁的村民影姐站在长桌的拐角处,一只手握住粽叶,另一只手则不停往里塞着糯米、红豆、蛋黄和猪肉。在双手的默契配合下,一个结实的、比成人胳膊还粗的芦蔸粽很快成型。

  包粽子的阿姨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熟手技工”,但人群中也有一道年轻身影,动作略显生疏。“我这是现学现做的,水平有限,就和隔壁的阿姨搭个伙,她包叶子我装料。”说话的是前几年刚嫁到村里的内蒙古姑娘朱丽娜。朱丽娜说,像这样一大村人围在一起包粽子的场景,她以前从未见过,感觉非常热闹,也很有传统节日的氛围。

  “别说丽娜没见过这种场景了,整个沙溪也都不多见。”村民小组长郑洪钧颇有些自豪地说。作为活动的发起人,2021年起他便开始策划集体包粽子活动了,头一年,大家合力包了400个,第二年包了600个,挨家挨户派发。今年准备包800个,送给更多人。

  在60位阿姨的共同努力下,至下午2时许已经完成了90%的制作任务,率先包好的先下锅煮。按照要求,每锅粽子必须明火煮10个小时,且中途只能添加沸水,看来大叔们的任务也不轻啊。

  郑洪钧说,按计划最快19日就可以全村派送了,届时村里的工作人员都会出动,走街串巷送粽子。

  文/本报记者 付陈陈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图编/文智诚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