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影像 新闻列表
~~~——

 
2023年06 22
癸卯年五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3年06月22日 影像 扩展 收缩 默认

如何活用“飞翔的视角”?
▲一等奖 《城市同机位》 6月10日,中山市华侨城格子空间展出摄影师张展的摄影作品系列《城市同机位》。展览现场,张展向参观者讲解照片上的内容和照片背后故事。(作者 梁天华)
▲二等奖 《天上人间》 6月9日早上,中山城区上空的云层较低,而朝霞透过云层照耀在建筑物上,云层与金色的建筑营造出“天上人间”般的美丽景象。 (作者 简建文)
▲二等奖 《阻力训练》 6月11日,中山北部组团(黄圃)体育公园里,两名短跑运动少年在进行“阻力训练”,一只宠物狗在旁边欢快地给小主人陪练。(作者 卓江华)
▲三等奖 《感谢警察叔叔》 6月9日,结束高考后,中山市东区中学的学生坐着大巴车回校,在见到执勤的交警铁骑时,学生们竖起大拇指向他们表示感谢之情。(作者 罗泽坤)
▲三等奖 《金龙展演》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起湾金龙,正在舞龙演员的舞动下进行展示表演。 (作者 王求)
▲三等奖 《盛夏晚霞》 6月9日傍晚,盛夏的晚霞格外艳丽,金色霞光映照着被岐江河环绕的中山城区。(作者 彭磊铿)
▲扫码可进入《美周》投稿入口 (每周一至周日为一期,周日24时截稿。)
▲投票 二维码
  《美周》第六十一期(2023.06.05-06.11)作品评选结果揭晓,梁天华拍摄的《城市同机位》获一等奖,获奖作品的标题,与作品表达的内容直接相关:6月10日,中山市华侨城格子空间展出摄影师张展的摄影作品系列《城市同机位》,展览现场,张展向参观者讲解照片上的内容和照片背后故事。讲者投入,听者专注,这幅作品很好地表达出现场人物与摄影作品的深度链接,展现了优秀摄影作品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据悉,张展是中山乃至广东著名的摄影大咖,他在《城市同机位》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多为航拍,通过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用相同机位拍摄城市新旧场景进行对比这一表现方式,来直观呈现城市的发展变化,全面展示城市发展的各个细节。恰好,本期获奖作品中有四幅无人机航拍作品,受张展在展览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方式的启发,在此聊一聊用无人机航拍照片时机位视角选择的考量因素。

  在第五十九期获奖作品点评中,曾经说到视角选择的问题。平视、俯视、仰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主体和主题,用无人机航拍,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其灵活机动的特点,进行从上到下的俯视角度的拍摄,当然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场所下,用无人机进行平视甚至是微仰视视角的拍摄。简建文拍摄的二等奖作品《天上人间》和彭磊铿拍摄的三等奖作品《盛夏晚霞》,都是用无人机飞到足够的高度后俯视斜拍的视角,拍摄不同天气状态下的中山城区大景,这样的视角,是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时最常选用的,适合呈现出广阔的全景,可以让人感受到广阔的视野和层次丰富的美感。

  卓江华拍摄的二等奖作品《阻力训练》和王求拍摄的三等奖作品《金龙展演》,也都是用无人机进行俯视角度的拍摄,但与前面两幅飞到三四百米高拍摄的作品不同,这两幅作品都仅仅是飞到几米高进行俯视拍摄。《阻力训练》是用垂直向下视角的拍摄方式,清晰简洁地呈现出人物、影子、宠物狗、线条、色块之间瞬间的有机组合,《金龙展演》则是用微俯视的拍摄方式,呈现金龙表演与观众、建筑物的关系。这种无人机航拍方式,适合呈现画面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现场感和人情味。同样让人感受到人情味的,就是罗泽坤拍摄的三等奖作品《感谢警察叔叔》,高考生与警察互相点赞的画面让人感动,这样的作品无疑是能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无人机已成为摄影人的常备工具,但用好无人机需要想清楚:拍什么?什么时候用无人机?如何用好无人机?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对我们的摄影会带来更大的帮助。

  文/本报记者 夏升权 图编/文波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