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获批创建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和综合服务“中山模式”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项范目。同时,连续3年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连续7次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连续3年在全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中获评A级,连续2年在全省“双打”考核中位列“第一档次”,在全省首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获评为“优秀”,在法治中山建设评估中连续多年成绩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山市场监管人对“践行法治,服务为民”理念的恪守。
■坚持法治引领,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局党组书记、局长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认真谋划本局法治工作。局党组带领全局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重大法治事项“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研究过问、依法决策,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局党组议事日程进行布置,对法治建设工作形势、重点法治环节和任务进行分析研判。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事项负责人集体讨论制度,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前置制度,全局性重大举措、重要制度、重点工作在谋划时、上会前、出台前“三个三必审”。对行政处罚案件100%进行法制审核,对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100%合法性审查。
■包容审慎监管,彰显执法温度力度
2019年底,在全市率先制定《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与其后出台的《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合称“两清单一意见”,形成日渐完善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成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广东省行政执法一体化平台本地化部署的“中山市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强化执法办案信息化监督管理。应用非现场执法,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打扰,实施精准监管,为智慧监管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业务量在全市市直执法部门中位列第一。
2019年底至今,共对500余宗轻微违法案件不予行政处罚、79宗案件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对“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初显成效。
■执法全过程普法,展现普法责任制成效
每年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普法责任清单以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普法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向市镇两级延伸,仅2022年就开展“市场监管学堂”“强企培基双百课堂”两大系列培训286场次。编写市场监督管理领域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高频执法事项工作指引,整理市场监管领域专业知识考试题库,组织开展下沉基层跟班指导工作,对重点镇街进行案件指导、现场培训、座谈研讨,确保镇街对下放事权“接得住、接得好”。
■立足主责主业,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方式
在全省首创“1+1+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托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快授权、快维权、快协调”为保护机制,打造集专利、商标、著作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项范目。在全国率先建立陪餐长效机制,开展“民天卫士”行动,首创“突击检查+自费陪餐”机制,出台规范性文件《中山市集体用餐、供餐单位负责人陪餐办法(试行)》,压实集体用餐单位主体责任。推广“食安赢”项目,开创性整合保险、银行、通讯等多方资源,为餐饮单位提供“互联网+明厨亮灶”、银行优惠结算、网络宽带优惠等多项优质优惠服务,帮助企业减费增效,获评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组建“特安宁”“食安益”科普志愿服务队,以“下沉镇街、深入企业、直面群众”为工作目标,志愿者面向全市各镇街全覆盖开展特种设备、食品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实现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三个精准”,创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式。今年5月,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司法部门签订《法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坚守安全底线、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确定六大合作重点,开创“市监蓝+司法蓝”崭新的法治合作工作局面。
法治是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接下来,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以法治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简约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稳定可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敢闯敢试的包容性营商环境,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图 林衍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