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空港”出海
做强深中经济合作区
宝安国际机场近在咫尺,深中通道的建设,为深圳与中山的空中交通网络对接创造了无限可能。
目前,中山已与深圳机场集团签署深中航空港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确定项目落地场地,争取与深中通道开通同步启用。深圳机场首个外地前置仓——深圳机场中山前置仓正式启用,兼顾国际货站及国内货站前置仓功能,实现中山市航空货源集中前置收货报关等,在高效汇聚中山及珠江口西岸其他城市的航空货物的同时,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
依托深圳港口资源,中山亦能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截至目前,中山市已累计开通中山至深圳蛇口、盐田组合港航线7条,覆盖中山5大集装箱港口企业,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运量约1.8万标准箱(TEU),货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天。
在此次两地签订的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中,深中两地在港航、航空、物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着墨不少。合作内容提出,要持续深化深中组合港合作,组织深中两市部门和企业间的交流互动,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平安港口等重点业务合作,促进深中两港融合一体化发展;鼓励深圳港口企业积极参与中山港口整合和一体化运营,同时加快推进深中航空港项目建设。例如,开通往返深中航空港与深圳机场间的高品质、高频次快线巴士服务,合理制定票价,为市民提供便捷实惠的出行服务。
持续拓展深圳机场航空货站布局也是其中一项内容。双方明确,将充分发挥中山市物流园资源丰富、货源结构优质以及深圳机场航线网络发达的优势,加快深圳机场中山前置仓的规划布局,并不断优化提升前置仓服务功能和规模,实现中山市航空货源集中前置收货报关等,降低货代交运成本,提高机场集货效率,实现两地航空货运链条高效连通和对周边城市产业的辐射。
在加强深中物流供应链组织合作方面,协议中还指出,支持深圳领军物流企业发挥“走出去”作用,参与中山物流仓储设施项目投资合作、运营管理,不断拓展延伸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充分运用“深圳-深中通道-中山”物流新通道,进一步助推“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设。
■深南中城际呼之欲出
织密“四纵三横”轨道交通网
今年以来,中山的轨道交通捷报频传。2月28日,南珠中城际正式获批,中山人期盼已久、努力争取的铁路终于落地。3月18日,广深中三市达成共识,将加快推动深中城际前期工作。在“轨道上的大湾区”如火如荼建设背景下,中山规划的“四纵三横”轨道交通网,目前既有项目2条,在建项目2条,正在推进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的2条,积极谋划的1条。中山正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继南珠中城际项目后,深南中城际是中山倾全市之力推动的重大项目。此次合作协议中提出,深圳、中山将联手加快推动深南中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建立市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三级联合工作机制,共同谋划,深入对接,加快项目纳规建设。
根据深南中城际的预可研推荐方案,项目位于深圳、广州、中山三市境内,预可研推荐方案线位东侧起于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以下简称“深大城际”)T2枢纽站,向西穿越珠江口,经广州市南沙区,再向西穿越洪奇沥水道至中山市翠亨新区,引入南珠中城际香山站。深南中城际东西向分别与深大城际、南珠中城际贯通,远期向佛山、江门方向延伸。
今年3月至5月,中山市两次邀请南沙区政府、广州市发改委、深圳市轨道办、深圳地铁集团等赴深南中城际现场踏勘并召开预可研推进会,就线位走向、敷设方式、车站选址、系统选型等进行研究,对组建联合工作组、共同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达成共识,三市同意项目尽快纳规建设。经全线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项目现已完成全线预可研阶段性成果。
■分阶段开通跨市公交
提供多样化客运班线选择
深中同城时代的来临,公共交通的完善配套迫在眉睫。深圳、中山两地正在共同研究开通中山与深圳跨市公交线路方案,围绕两市临近深中通道的地铁接驳客流点,近期加快落实跨市公交线路的站点选址、停车泊位、充电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方便深圳中山两地老百姓的出行。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已成立深中跨市公交工作专班,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按“先有后优、成熟一条实施一条”的原则,分阶段开通公交线路。
与此同时,深圳、中山交通部门已形成共识,支持道路客运深入深圳中山两地城市腹地,提供更深入和多样化的客运班线选择,优化深圳至中山道路客运服务;鼓励、推动属地客运企业积极参与广东省内班车客运与包车客运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共同协调省有关部门,给予深圳、中山两地大中型营运客车的深中通道通行费用减免,引导市民通过大容量交通工具出行,通过市场化模式实现跨市客运的长期可持续经营。
统筹/本报记者 隋胜伟
采写/本报记者 何淼 隋胜伟
通讯员 谭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