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2023年07 03
癸卯年五月十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3年07月03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山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葛丹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的10年,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山市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型升级稳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600家;改革活力不断增强,获批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打造了高质量小康的中山样本。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

  从历史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不断迈进高级形态的必然阶段。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主要解决量的问题,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些论断环环相扣,系统回答了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践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选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本质上是发展质量不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中山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把握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以仅占全省1%土地面积、3%常住人口,干出来、拼出来丰硕的发展成果。1976年,板芙里溪悄悄开展“联产到劳”;1980年12月,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宾馆开业;20世纪80年代后,“中山货”畅行天下,“少年英雄”威名远扬,“十大舰队”虎虎生威,中山跻身广东“四小虎”之列;进入20世纪90年代,“专业镇模式”风生水起,“中山经验”享誉国内外;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山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的地级市。

  无疑,中山是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上成长起来的,是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一步步趟出来的。中山对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更为深刻。但是中山在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与瓶颈。从中山的发展实际看,土地瓶颈问题仍然突出,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配套还不够完善。从中山的发展战略看,工业投资力度不够,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城市品质有待提升。

  ■凝心聚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山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今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为中山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重点。

  中山既要深入学习领悟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秉承“敢为天下先”之志,笃行“不走回头路”之为,以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做实做强全省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更要起而行之,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系统地谋、积极地争、务实地干、坚定地推进,凝心聚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系统地谋好重大项目平台。重大项目平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中山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开工落地。要加快推进产业、基建、文化建设等存量重大项目建设,立足发展全局抓好增量重大项目,围绕中山所需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产业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积极地争好寸土寸水。刀刃向内的痛,往往与高质量发展相伴相生。土地瓶颈突破不了,中山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未来。坚决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攻坚战,最大限度拓展产业空间,布局新的高质量产业体系。水污染治理攻坚不下,中山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底色。拿出敢争敢试的担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现代化中山建设的亮丽底色。

  务实地干好大事难事。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要盯紧大事、抓住要事,迎难而上、爬坡过坎,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中山要“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不动摇”,吹响迎难而上、攻克难题的“冲锋号”。奋力锻造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样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扩大工业投资,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主动上门加强引导,提振企业信心,服务项目落地,同时,下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步“先手棋”,打好构建完善创新生态链这个“组合拳”,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坚定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中山而言,加快中山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深入推动文化兴城建设,擦亮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传承弘扬香山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更多文化文艺精品,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开展更丰富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以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为中山现代化建设凝神聚气,为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展现更多中山担当。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则永远是最质朴的方法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奋力推动中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新的力量、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系中山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