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李阿姨,近半年多来因为上腹痛住院,呈上腹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病人明显消瘦,表情痛苦,腹部明显膨隆,腹壁皮肤静脉明显曲张,双下肢浮肿。入院检查后诊断:急性胰腺炎,肝脏多发巨大肿瘤,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入院后按常规处理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消失。但是巨大的肝脏肿瘤才是病人贫血,低蛋白等症结的根本所在,难以想象一个身高只有1.5米,体重只有42公斤的柔弱女性是如何承受这么大的腹部肿瘤的。
经过反复对比患者7年前和此次的检查检验结果,并经过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腹腔肿物来源于肝脏。
面对患者贫血、低蛋白、感染、营养不良等多重困难,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约一周后,病人各方面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6月13日,该院普外一科二区主任孙强、陈天宇主任医师带领手术团队于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肝S5段肝肿瘤切除术。“由于巨大的肿瘤压迫,腹壁和肿瘤周围的静脉血管明显曲张,静脉压力明显升高,术中每前进一小步都会遇到曲张静脉,并且出血凶猛。平日十几分钟的进腹就用了近一个小时。每一处出血必须以血管缝线缝合止血。”孙强说,由于肿瘤巨大,肝内血管被挤压,失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第二肝门被肿瘤完全占据,无法解剖。此时只能采用非常规的肝切除方法,凭借外科医生丰富的经验,做到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然后选择肝实质入路离断肝组织,边切除边确定肝内血管及第二肝门的位置。最终手术按照事先规划的路径,精准地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左半肝,完好地保留了剩余肝脏的血供。术中切除的肿瘤直径达22cm,重达2.6公斤。
这样的手术对麻醉医师也是严峻的考验,在保持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以利肝脏断面止血的同时,还必须有效维持血压以利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的维护。在该院麻醉科医生的协助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检验结果显示符合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炎性假瘤样变型。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天排气,离床活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出院时,病人和家属竖起大拇指对该科医护人员表示称赞。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