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岳阳市地方史》(第一卷)记录,中共一大召开后,毛泽东曾在岳阳铁路工人住地“广东大院”会见了陆汉湖,通过陆汉湖召集十多名进步工人在“广东大院”楼上开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同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斗争。中共二大召开前,粤汉铁路岳州车站成立了岳阳县和岳阳城区第一个党小组,它是毛泽东同志到岳州站开展工人运动与党建工作后成立的,陆汉湖担任小组长,孙康照是成员之一。
采写/本报记者 黄凡 陈浩勤 吴森林
图片/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除署名图外)
●缘起: 左步孙康照是不是岳阳孙康照?
2023年4月19日上午,黄春华接待了一批客人。其中,邓建龙是《中共岳阳市地方史》(第一卷)的执笔人之一,也是湖南省岳阳市党史办退休老专家。孙惠林和孙惠雄是中山左步村人孙康照的孙子,他们想来这里找一个答案:自己的爷爷是不是岳阳孙康照?
原来,在岳阳市早期党员名单表中,孙康照任职岳州工人俱乐部财务委员,他是陆汉湖发展的党员。由于籍贯不详,很多党史书籍、展览都把孙康照写成岳阳人。孙家兄弟都知道爷爷参加革命的一些片段,孙惠林还随爷爷去过岳阳“广东大院”,听爷爷讲述当年毛泽东和大伙见面的事。为弄清爷爷的身份,他们辗转找到了邓建龙。双方交流后,认为同一个人可能性比较大,因此直接来中山寻求帮助。
当天下午,黄春华与他们一起去了南朗街道左步村,拜访了被称为左步村“百事通”的92岁老人孙燕谋。孙燕谋认识孙康照,虽然不知道孙康照入党、参加革命的事,但知道孙康照一家人20世纪70年代从湖南回到村里。
交谈中,孙惠雄提到,孙康照1954年在岳阳铁路机务站退休,该单位现归属于广铁集团长沙机务段。听到这一关键线索后,黄春华“眼前一亮”。2016年,他在考证中共四大代表阮章籍贯时,曾到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处查找档案文献,对铁路系统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印象深刻。“如果能找到档案,或许会有更多线索。”他想。
●追踪: 一份档案透露大量关键信息
此后2个月时间里,黄春华查找了很多资料,也买了很多相关书籍,仍然没有头绪。6月26日,端午节假期过后,黄春华通过长沙市114查号台查找到长沙机务段的党办电话,请求对方予以协助。
次日,长沙机务段就发来了几页孙康照的履历表。仔细阅读了一遍,黄春华从欣喜转为失望:上面虽然记录了孙康照是广东中山人,但并没有孙康照的入党记录。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反复向对方强调说,两位“孙康照”极大可能是同一个人,档案资料十分关键,请他们再帮忙查查有无更多资料。
7月4日,他终于接到长沙机务段发来一叠1953年6月15日孙康照填写的履历表等个人档案,上面还有个人照片。
这次,大量的档案信息和口述信息互为印证,从多个维度证实了左步孙康照和岳阳市早期党员孙康照是同一人。
更大的惊喜不期而至。原来,这份档案还给出了孙康照入党介绍人陆汉湖的关键线索。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一页,“何时何地何人介绍”一栏,孙康照填写的介绍人是陆汉湖;在“候补期间介绍人现在在何处工作”一栏,孙康照填写,陆汉湖介绍其入党时,是岳阳工人俱乐部的委员长;抗战期间,陆汉湖调到滇缅铁路,一次上班时因乘坐的汽车发生翻车事故遇难。“研究者在研究岳州几位早期党员时,发现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后,便没有了后续的记录,哪怕是陆汉湖这样的关键人物,也未知去向,现在这份档案,补齐了一些信息。”黄春华解释说。
更重要的是,顺着这一线索,可以继续考证陆汉湖的籍贯。根据邓建龙的研究和猜测,按当年铁路工人同乡集聚活动的特点,如果孙康照是中山人,党小组组长陆汉湖很有可能也是中山(香山)人。
●进展: 追根溯源 取得重大突破
黄春华马上请求老朋友——云南省普洱市档案馆原馆长李安强帮忙查找档案。
7月10日傍晚,他又等来了一个好消息——李安强发来《交通部滇缅铁路职员动态登记片》,陆汉湖籍贯一栏,填写着四个字:广东中山。登记片还有陆汉湖的照片,他国字脸,头发向后梳,眼睛睁得很大,表情平静。陆汉湖填的永久住址是中山县隔田村(隔田村就是现在南朗街道崖口村的陆家、杨家和向西三个村的旧称)。
在中山书法家黄衍增的帮助下,黄春华整理出陆汉湖填写的工作经历:1915年至1919年在唐山制造厂工作,1919年至1937年在粤汉(铁路)第二段工作,1937年至1939年在浙赣铁路第六段工作。比照孙康照的履历表,两人都一起经历了岳阳沦陷前疏散到浙赣铁路工作,然后又撤退到滇缅铁路,可以基本确认此陆汉湖就是岳阳县与岳阳城区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组长陆汉湖。
“超级大突破!”黄春华内心激动不已。两份档案,一起解开了两人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后的去向谜团,还提供了两人的照片,填补了党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至此,陆汉湖、孙康照的籍贯谜底已揭晓,他们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后的去向也基本清晰:先是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岳阳沦陷,他们被迫转移到浙赣铁路,然后又转移到了大西南。
●揭秘: 毛泽东面见考察并派人发展陆汉湖入党
对于毛泽东会见陆汉湖、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建立,《中共岳阳市地方史》(第一卷)均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毛泽东、何叔衡从上海回到长沙。毛泽东根据党的决议和任务,把组织工人阶级和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派遣党、团员深入产业部门和学校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注意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是年冬(《毛泽东年谱》记载为1922年夏初,岳阳很多史料记载为1922年春),毛泽东在长沙新河车站铁路工人程地广(有史料写为程帝广)、卢士英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岳州车站,在铁路工人住地“广东大院”,会见了程地广的好友、进步工人陆汉湖。毛泽东向陆汉湖详细询问了铁路工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介绍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性质、任务以及创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的办法。然后通过陆汉湖召集十多名进步工人在“广东大院”楼上开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同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斗争。
毛泽东离开岳阳后,陆汉湖随后被发展入党。他“便在铁路工人中开始建立工人俱乐部和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吸收熊巽泉、孙康照、蔡康庭(蔡康廷)3人入党,并成立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陆汉湖任组长”,“这是岳阳县与岳阳城区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1922年8月15日,岳州车站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工人们选举陆汉湖为委员长,毛泽东派来领导岳州工人运动的郭亮为秘书兼驻部干事。
这段历史的研究专家邓建龙认为,陆汉湖入党,是毛泽东亲自考察过的。他表示,作为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正积极开展工人运动,故来岳州车站;毛泽东也绝不可能在仅见陆汉湖一面、并不了解他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下,就发展其为中共党员。所以派了程地广随后与陆汉湖多次接触并发展他入党。
1922年9月发生的粤汉铁路工人罢工,陆汉湖和孙康照也作为骨干参与。孙惠林回忆说,爷爷曾带他到当年的“广东大院”,讲述当年工运领袖们开会制订斗争策略的事,爷爷身上还有被军阀刺刀刺过的疤痕,当时幸亏被铁路公司发给的怀表挡了一下才救了一命。孙康照在档案中自述,他在岳州工人俱乐部举行“粤汉铁路湘鄂段卧轨大罢工”时被捕,入狱19天,后来经过党的领导、各工厂、铁路方声援才被放出来。
“此次研究,也让中共二大前入党的香山籍中共党员名单又添两人。”黄春华说。目前已知共9人,按入党先后顺序,他们分别是:广东地区的杨匏安、杨章甫、杨殷,唐山地区的梁鹏万(后叛变)、阮章、李华添、李星昌,岳阳地区的陆汉湖和孙康照。根据目前已考证的资料,中共二大前入党、籍贯为广东香山县(1925年5月改名为中山县)的9名中共党员中,除杨匏安、杨章甫籍贯属今珠海市,其余7人籍贯均属今中山市。
如今,新的线索,又摆在了黄春华的面前。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在一份20世纪80年代记录的“岳阳县志资料卡”上看到,记录人写了毛泽东在共产党员陈地广(程地广)、卢士英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岳阳,“当晚陈的同乡好友、思想很进步的铁路工人陆汉湖出面”,在陆家举行了座谈会,孙康造(照)也参加了。如果这份资料所说属实,那么陆汉湖的“同乡好友”陈地广(程地广),是否也是中山人?如果能找出证据来,中共二大前入党的香山人就有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