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龙莺女与丈夫相互扶持,照顾多重残疾女儿快乐长大,以乐观积极的精神鼓励更多残疾人家庭
~~~——

 
2023年07 25
癸卯年六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3年07月25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龙莺女与丈夫相互扶持,照顾多重残疾女儿快乐长大,以乐观积极的精神鼓励更多残疾人家庭
龙莺女一家三口在一起画画。
  龙莺女一家三口居住在中山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女儿小恩在半周岁时被评定为多重残疾。面对上天的“不公”与生活的磨难,夫妻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龙莺女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女儿;丈夫高杰权一天打两三份工,成为家庭唯一经济支柱。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女儿一天天长大,并逐渐学会说话、走路。如今,龙莺女不仅陪伴着女儿继续成长,还成立了服务机构,为从特殊学校毕业后无处就业的青年提供温暖“港湾”。一家三口的积极乐观,鼓励了更多残疾家庭,龙莺女家庭也因此被评为2023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

  文/本报记者 黄靖怡 见习生 颜子怡

  图/本报记者 王云

  ■夫妻相互扶持,为女儿创造“生命奇迹”

  1996年,小恩出生时缺氧,被断言为“最多只有半年生命”“永远只能躺在床上”。“我是丈夫、是爸爸,我不能倒下。”天性乐观的丈夫高杰权迅速调整心态,宽慰妻子共同面对困难,二人商量起今后的生活计划:妻子辞掉酒店的工作,一心一意照顾女儿;丈夫多兼职几份工作,承担起家庭经济来源。二人开始了相互扶持的漫长岁月。

  为了让女儿快乐成长,夫妻为女儿制定了康复方案。平日,龙莺女会给女儿四肢和身体按摩,为她日后可以下床打好基础;孩子说不出话、发不出声,她就一点一点教,引导女儿说话、或用简单的动作传达意思。“就这样举着她,小脚踩在我大脚上,一步一步教她学走路。”龙莺女说。

  “但其实我抑郁了3年。”尽管为母则刚,但当时龙莺女心中那份痛苦却难以磨灭。发现妻子情绪不对,高杰权和家人时不时与龙莺女聊天、开解她,还逼着她出门找朋友放松娱乐。当时一天打3份工的他,为了争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女,特意减少一份工作。“很感谢丈夫和家人的支持,看着他们的付出,我觉得自己也要振作起来。看到老公工作辛苦压力大,也会煲点汤给他补一补。”龙莺女说,女儿7岁那年,喊出了第一声“妈妈”,她感动不已;当女儿第一次独自行走了10米,她激动得到处打电话报喜……在女儿一天天成长带来的惊喜中,龙莺女也坚定了信念,并逐渐走出“阴霾”。

  10岁那年,小恩入读市特殊教育学校,龙莺女也跟着进校工作,从清洁工做起,后转为生活老师。“进去工作不完全是为了女儿,我负责的也不是女儿所在的班级。主要想学习更多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技能。”龙莺女说,她在学校学会了手语、情绪训练、脑瘫康复、肢体康复等技能。但让她感触更深的是,原来世上还有更多比自己家还困难的残疾家庭。“在学校的时候,我经常会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其他家长,希望带给他们一些动力和安慰。”

  ■小爱衍生大爱,为更多特殊青年提供“港湾”

  在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机构(原民间机构“筑梦大‘龄’”残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机构”)一楼,小恩正在和小伙们专心地做手工制品。看到记者进门,她挥手笑着打起招呼:“姐姐好!”

  小恩所在的服务机构,是龙莺女和朋友于2016年成立的。根据政策,特殊学生年满18岁就不能继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了,这些毕业的特殊学生面临着步入社会的迷茫困境。“当时我就想,这些孩子毕业了怎么办?”龙莺女介绍,服务机构致力于帮助这些毕业后无处就业的特殊青年,陪伴他们学习、训练、交友,通过做手工等方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丈夫依旧很支持我,他现在不用一天打两三份工了,一有空也会过来机构帮忙。”

  “这幅红底黄字的‘福’字珠画就是小恩自己做的。我让她先把红色的珠子一个个贴好,再把黄色的贴上去。通过做手工,她的手指灵活度提高了,还能靠自己赚取一点费用。”龙莺女说,现在的小恩会唱歌、跳舞,也更懂得关心家人了。“有时候她会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爱你’,做一些拥抱、亲亲等暖心互动。她还懂得给我拿拖鞋,提醒外婆吃药。”龙莺女说,不仅是小恩,她希望所有的特殊儿童、特殊青年都可以开心快乐地成长,并且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价值。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