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了解到,“污泥源头减量+集中干化协同焚烧”处置项目正在全市18个污水厂全面铺开,总投资约1.15亿元,全面建成后总处理规模将从目前的600吨/日提升到900吨/日,污泥含水率降至40%后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满足我市污泥“日产日清”需求,并大大节约国有土地资源,降低污泥处置成本,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刘军华 梁宛善
■探索污泥处置新技术
保证污水处理最终闭环
生活污水处理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也是守护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污水处理厂的重要配套设施,民东公司担负着污水处理后的污泥深度处理末端任务。
中山市水务局市政排水管理科科长郭媛介绍:“污水厂产生的污泥是污水处置过程中形成的衍生污染物,如果处置不好,回到外环境又会产生新的污染。我们必须把污泥处理好防止二次污染,逐步实现污泥处置从源头至末端统一闭环管理的目标。”
民东公司主管工艺技术的副总经理陈天凌进一步解释称:“以前,污泥处理工艺采用简易的离心脱水方式,污泥处理规模300吨/日,产出含水率60%左右的沼渣,已经无法满足全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的需求。现在我们采用板框脱水新工艺,可将原有污泥含水量80%降到60%,减量后到了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进一步干化,把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从而达到污泥源头减量化目的。”
“我们采用的‘污泥源头减量+集中干化协同焚烧’工艺,新工艺技术环保节能具有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我们在民众街道的总部先行先试,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就逐步推广到各镇街污水处理厂。”民东公司总经理王晓林介绍,“通过一盘棋统筹,我们把全市散乱差的污泥处理现状变成了标准规范的管理,既能体现规模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目的。”》》》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