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陈陈
■加强研发探索应用 让“光”惠及更多领域
“这20天真是忙坏了!”7月26日上午,刚从外地回来的马驰,风尘仆仆的模样,虽然难掩倦色,但一提起这次出差的经历和收获,他便立刻神采奕奕。
“这次我们去了新疆、内蒙古、成都,每个项目都是光应用的新探索。”马驰说,比如新疆的夜经济项目,甲方要求以特别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景区的夜景,以达到吸引周边客流,拉动夜间消费的目的。在内蒙古的项目,则是主打“植物工厂”和“植物照明”的概念。此前去当地考察时,马驰发现那里的牛羊因为草不够吃,都特别瘦。现在通过“植物工厂”的立体化养殖方式,可实现8层种植,通过研究植物生长与光的关系而研发设计出的“植物照明灯”,则能快速提升植物的生长速度,有效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除了在文旅产业、农业方面的应用,马驰还将“光”应用到了教育领域。2018年,他多次受邀到各地中小学校公益科普爱心大讲堂上讲课,看到很多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戴上了眼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不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很多教室的灯具存在蓝光超标、眩光刺眼、频闪严重、照度不足、显指过低、饱和度低等问题,于是他决定带领团队进行护眼健康照明技术研发,围绕青少年视力防控进行技术攻关,成功设计研发出护眼照明灯具。这些技术研究,也为后来中山大面积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提供了科研支撑。截至2022年,马驰共累计向11个省市单位宣传推广教育护眼灯具,累计安装3.2万多盏护眼灯。
■直面挑战勇于创新 敬岗爱业成众人榜样
通过技术手段,光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人类生活,切实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但背后往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与汗水。用马驰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不断推倒重来的过程,也是他每天都在经历的。
在刚刚完成的新疆项目中,马驰就刚打完一场硬仗。由于项目主体是一处地质公园,不仅有火山、胡杨林,还有陨石坑,要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安装灯具,十分考验施工方的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并用灯光生动演绎出胡杨树的精神,马驰白天就顶着烈日在没有任何遮阳物的戈壁滩上,与团队一起现场测试,从灯具的耐高温程度以及与环境的融合度,安装节点、安装工艺、安装效率等各个方面入手,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晚上回到酒店,他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琢磨到深夜。经过一个半月的反复测试与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最终全票通过。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项目中,马驰也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挑战。根据甲方要求,山庄属于文物,灯光的安装和设计不仅不能直接安装在建筑上,还要通过灯光演绎出千年的历史故事。刚接手项目时,历史曾考过8分、连朝代都分不清的马驰内心是胆怯的。但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持每天到档案馆查阅资料,并从当地老百姓口中打听往事,他甚至还一口气看完了好几部古装电视剧,最后再将吸收到的知识浓缩成15分钟的脚本,以灯光的形式制作成动画,投影至建筑上。
“马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创新突破、刻苦钻研的人,他的笔记本电脑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在身上,一想到什么就要马上记录下来。”在公司高级工程师秦和林眼里,马驰就是自己的学习榜样。“为了攻克某个技术或设计难点,他经常在办公室忙到深夜,有时保安不知情把大门锁了,他只能半夜发信息向我‘求助’。”提起这些“糗事”,秦和林有些哭笑不得,但又打心底敬佩。
■保持严谨狠抓细节 培养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马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其成为了不少同事眼中的偶像,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吹毛求疵,连设计图纸中的字号、字体颜色、排版是否整齐都要讲究一个标准。马驰说,或许是受偶像乔布斯的影响,他对产品的要求也极为严苛。在他看来,狠抓细节不是一件坏事,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才能避免在生产环节或项目造成更大损失。
随着灯饰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站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上,马驰于2013年牵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近十年为行业储备和输出专业人才超300人。在工作室里,新人和学徒可以参与到照明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试制、生产制造、营销售卖、用户体验等全过程,更快更深入地了解整个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如今,这些人才都已进入业内各大知名企业,发展潜力巨大,这让作为“导师”的马驰十分有成就感。
今年3月,“创新工作室”获评“中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未来三年,他还打算成立一个博士工作站,逐步打造一支成熟的专业技术团队,联合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共同进行灯饰照明领域技术攻关,并搭建立体式培训平台、全方位练兵平台、多层次展示平台,通过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的模式,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引领,助力灯饰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多年的努力下,马驰陆续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山市最美建设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此次获得“中山好人”(敬业奉献类)这一荣誉,他认为这既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也是鞭策他继续前行的动力。就像乔布斯那句名言所说的,要“永远保持空杯,永远保持饥饿,永远保持学习”,未来他将不断研发、创新、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在健康照明,光伏新能源以及农业照明、人因照明等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