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7版:时事 新闻列表
~~~————成都大运会六大看点
~~~——
~~~——
~~~——
~~~——
~~~——

 
2023年07 28
癸卯年六月十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7版 2023年07月28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新研究显示一组重要致癌基因可能与衰老相关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重要的致癌基因Myc可能与机体衰老过程有关,缺乏该基因的小鼠衰老更快,但癌症发病率更低、寿命更长。

  Myc是一组发现较早、研究较多的致癌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多个过程,多种癌症中都存在这类基因过度活跃的现象。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团队通过实验确认了Myc基因对衰老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研究人员说,许多癌症研究项目以抑制Myc基因的活性为目标,但因缺乏该基因会导致加速衰老,这意味着相关疗法必须格外谨慎,尤其是针对儿童癌症患者的疗法。

  由于在小鼠还处于胚胎时就敲除Myc基因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研究这组基因对机体发育的长期影响比较困难。研究人员于是选择在小鼠一个月龄时使其全身的Myc基因失活,发现小鼠能够长期生存,但在形态、行为、代谢功能等多方面出现早衰现象。

  一个意外发现是,早衰并不等于早死,Myc基因失活的小鼠寿命比正常小鼠要长20%左右,因前者癌症发生率比后者低三倍以上。研究人员猜测Myc基因缺失使小鼠难以形成肿瘤。有极少数Myc基因缺失的小鼠身上也发现了极少数肿瘤,分析显示它们中大多数出现了Myc基因重新表达。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不同年龄的人类和小鼠组织样本,发现在正常衰老过程中,Myc基因表达水平会逐渐下降,但下降程度不足以阻止肿瘤的产生。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