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2版:跨越创新30+1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闻列表
~~~——

 
2023年08 28
癸卯年七月十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02版 2023年08月28日 跨越创新30+1高质量融合发展 扩展 收缩 默认

导向为魂 内容为王 创新为要
融媒:实现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媒体的新跨越
旅居中山的格莱美音乐奖获奖者——巴西音乐人雷卡多参与本报融媒作品《海外村游记》拍摄。
融媒作品《知名华人歌手雷安娜寻根中山遇“旧梦”》被外媒、央媒转发,广受关注。
《消防叔叔来敲门》获得全国大奖。 黄艺杰 摄
本报推出《融媒》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破壁”融合,“融”两家之长。
  2023年6月2日晚,“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全媒体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在“最美中山故事作品”单元中,中山日报社制作报送的1个短视频获一等奖,3个短视频获三等奖,2个短视频获优秀作品奖。这是中山日报社推动媒体融合、进军海外传播的一个小硕果。

  在中山日报社的五年规划(2022-2026年)里,明确将努力打造成为以“中山+”为主要传播平台、以中山日报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重要传播渠道的新型媒体机构。2022年,中山日报社以建设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为契机,创设采编中心一体化办公场所,强化技术支撑和系统搭建,助力视音频等内容产出。中山日报社不断推进内容深度转型,打造内容新生态,以技术赋能驱动高质量融合发展,继续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拓宽“中山+”知名品牌,打造海外传播中心,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

  文/本报记者 杨彦华 图/资料图片

  “中山+”内容向纵深拓展

  实现频道个性化定制

  在“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全媒体大赛获一等奖作品《旗溪村|广东“乡村活化”的中山样本》,是2022年中山日报“中山+”视频节目《老外村游记》的一期,邀请了旅居中山的格莱美音乐奖获奖者——巴西音乐人雷卡多,他带着吉他走进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的五桂山旗溪村。这里生活着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怀揣梦想的青年人。雷卡多把走访的体验和感受创作成音乐,向国际友人呈现中国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用音乐呈现广东中山“乡村活化”的样本。

  中山+深耕本土、联接内外,“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山+”权威但不“高冷”。为提升用户体验感,中山+全新上线频道编辑功能,实现频道个性化定制。

  2023年“中山+”内容向纵深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精品内容产品的生产。比如《消防叔叔来敲门》获得了全国的大奖;各类融媒工作室产品不断推出精品。

  第二,推出各类技术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的了解。比如“中山工改通”平台、中山防溺水地图、中山招考通平台。

  第三,推出民生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指南的需求,比如记者帮办平台、中山书展云平台、学区地图等产品。

  第四,推出活动运营类产品,用户可按个人需求和喜好与平台互动。此类分为三大块,一是活动评选点赞:如体育达人评选点赞、开学仪式点赞、教师节点赞、六一秀才艺等。二是话题广场板块: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如宝藏咖啡馆推荐官、中山文旅如何破圈、母亲节“爱呀”我的妈等。三是抽奖福利板块:8·28宠粉节、线上咖啡节、库充市场送福利、In中山工作室福利抽奖等。

  中山+不断创新迭代,增添新内容、应用新技术、回应新需求,推出频频获央媒采用、在海外社交媒体出圈的“老外@中山”系列短视频,通过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山,让国际社会从侧面认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目前,中山+下载量超200万,日均点击量70多万人次,获评“全国地市融媒体客户端传播力十强”。

  依托频道建设 搭建高质量传播平台

  8月17日上午,随着红色幕布在在位于中山日报社16楼的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徐徐拉开,“中山+”神湾频道正式上线。2021年底,“中山+”在升级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共建频道”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山+”开通镇街、部门、校企、医院等共建频道近百个。频道主编与镇街部门校企联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各单位亮点做好信息传播与宣传,共同唱响“好声音”。一些镇街依托频道号,又在频道号下设二级频道,将频道号打造成为自身镇街的聚合小平台。

  新媒体已成为优势集成的现代传播主渠道,频道共建是中山日报社与合作镇街巩固壮大区域新型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举措,是中山日报社将媒体资源下沉镇街的有益探索。中山日报社为镇街提供强有力的智慧+技术+人才支持,为镇街搭建起一个权威、高品质的传播平台,向海内外展现“魅力中山”,为镇街展现高质量发展成就提供更贴切、更强大、更深度的舆论推力和宣传阵地。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中山日报》通过频道建设,达到1+1>2的效果。频道矩阵的不断扩容,起到了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作用。通过“共建频道”的开设,地方党媒的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点对点下沉到各镇街各部委办局一线。通过频道建设,达到增加平台流量,增强用户黏度的效果,更成为记者采写基层新闻的富矿。

  频道号还用于服务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达到“一网打尽”聚合、“一键转发”精准传播。围绕中山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中山日报社在中山+开设了“工改频道”“治水频道”“文明创建频道”“中山工改通”等,为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频道号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也促使中山日报社的采编人员转换赛道,从单纯写稿到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向全媒体人才转型。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以频道建设的变革,有效推动了中山日报从传统纸媒向地方新型主流媒体发展。与此同时,通过频道建设,加快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鼓励记者深耕垂直领域,既坚守舆论主阵地,又服务好用户,丰富报社全媒体传播平台的资源,更为平台的经营运营开拓了新的资源渠道。

  海外传播中心成立 爆款作品频出

  2023年3月上旬的一天,南区街道渡头村迎来一群特殊访客——知名华人歌手雷安娜与丈夫 Jimmy Lau,妹妹Elkus Louie一行三人,在南区街道统战办与渡头经联社侨务干部的带领下,回乡寻根,不想此行意外邂逅“旧梦”。

  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山日报影像中心(海外传播中心)专程为雷安娜的到来创作了《知名华人歌手雷安娜寻根中山遇“旧梦”》,据统计,稿件点击量达到了23.8万,转发量达到了1.4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作品。

  中山日报影像中心(海外传播中心)今年3月正式成立。海外传播中心成立后,除了完成部门的人员与机制管理,还重点做好外宣产品的类型、范围拓展,开通中山+“海外传播频道”,以及加强与大湾区媒体、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系。

  “3·18古镇灯博会”当天首次尝试推出双语现场新闻和开幕式双语视频新闻;在中山“3·30全球招商大会”前策划了《中山拥抱世界》的双语宣传片。招商大会当天,赶制了双语新闻、老外看中山、骐玮TALK、14国外交官游中山等活动的报道与拍摄。这些双语产品,点击量均过万,其中老外系列报道还被新华社采用,很好地打响了海外传播中心的首月双语产品。

  海外传播中心重点关注、策划一些适合外宣的双语活动。5月的博物馆日,影像中心提前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团队到中山市博物馆做好筹备工作,5月17日,完成两个多小时的直播。这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好地展示了城市的人文底蕴、香山文化的传承。

  今年,海外传播中心共有30多件作品推荐给国家、省级媒体平台,以及海外平台,较好地对外宣传了美丽中山,投资热土的形象。此外,中心成立以来还与众多媒体展开交流,外文局到访、夏威夷中文台到访、香港《亚洲周刊》到访,视频连线台湾的《旺报》,协助央广团队大湾区之声在中山拍摄,与秘鲁商报、澳洲新报等多个华文媒体也进行了信息交流。

  自2023年3月至今,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49件作品被外媒转发,被2个以上平台转发的作品有34件,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转发的作品有9件,爆款作品有《知名华人歌手雷安娜寻根中山遇“旧梦”》《“金”蝉脱壳》《法国设计师来中山做外教,与孩子们一起探索自然奥秘》《掀起湾区“风暴”,新西兰音乐人将中山见闻融入“后摇”》等等。

  融媒工作室运行良好 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为顺应媒体发展潮流,培育一批全媒型、专家型优秀采编人才,激发采编人才创造力,打造一批融媒品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把中山日报社打造成为全国地市级党报一流、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根据《中山日报社融媒工作室培育实施办法》,中山日报社于2021年、2022年先后遴选了两批融媒工作室,培育计划内的工作室有13个,涉及政务、时事热点、民生、医疗、教育等多方面,自培育以来累计推出融媒作品四百多件。融媒工作室作为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报社推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中山日报社第三批融媒工作室主持人遴选工作也在今年脱颖而出。推出了“喜乐”“乡村照相馆”“星空艺术馆”“彤你讲”“有数”等工作室。

  前两批工作室已推出过不少精品,比如,何淼的“淼懂深中”工作室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推出视频《海上繁花》,展现超级工程中5名女性的故事和风采,作品被新华社、新华网、央视新闻、澎湃、网易等平台采用,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中山日报》推出1.5个跨版的《“超级工程之花”绽放伶仃洋》深度报道,还利用融媒工作室“淼懂深中”的传播优势,持续推出聚焦深中通道建设的融媒体产品。

  由于定位明确,大部分工作室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系列产品形态稳定、逐渐成熟。启迪工作室的“夜读”系列是阅读分享、“艺·启”系列则是艺术对话;“美周”是自由题材的小型摄影比赛及作品展示;“粤小记”则以中山方言、方言童谣来反映本土的方言特色,以及走访街市探寻本土生活亮色;“你好青年”早期作品主要讲述港澳青年中山创业故事;“自然一点” 是介绍本土的自然物象。每个工作室都以自己独特的内容吸引了不同的受众群体。

  第三批工作室一经推出,精品也不断呈现。比如“喜乐”工作室推出的《澳门意象》,让爱乐之人开阔了眼界。“星空艺术馆”工作室则为大家推介了散布在中山各地的艺术之星,生动展现了我市文艺人才的闪光点。“有数”工作室精心为市民提供诸如“防溺地图”“书展云平台”等便民服务指南。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