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3版:跨越创新30+1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闻列表
~~~——

 
2023年08 28
癸卯年七月十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03版 2023年08月28日 跨越创新30+1高质量融合发展 扩展 收缩 默认

“工改”启动至今,147家新招引企业落地,221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重塑发展空间 助力“再造一个新中山”
6月3日,以“世界元子,科创未来”为主题的横栏镇绿色“工改”项目—首个环保共性产业园全球招商启动仪式在元子科创智谷产业园举行。该环保共性产业园将打造成污染治理集中设计、集中治污,能源集中供热的绿色发展生态圈。本报记者 文波 摄
黄圃镇大岑片区已整理出可公开出让连片工业用地。本报记者 文波 摄
6月21日,小榄镇绩东二社区智能锁具产业基地(三期)项目拆除启动仪式在绩东二社区举行。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作为曾经的“广东四小虎”,中山是早期广东改革开放的标杆城市之一。然而,近些年,土地面积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中山却陷入了空间瓶颈,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地空间,经济发展明显受限。2022年1月,中山吹响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的号角,全市上下应声行动,“工改铁军”奔赴一线,改革的激情响彻中山大地。一年多过去,截至8月22日,全市超过2.3万亩低效用地被整理出来,147家新招引企业、221家本土企业先后顺利落地、增资扩产,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工改”大势已成、成效明显,正重塑中山发展格局。

  中山“工改”的使命,是为优质企业落地和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提供更多空间,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推动十大主题产业园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生态,打造“三生”融合的城乡协调发展新面貌。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进入深水区,中山也在纷繁复杂的“工改”攻坚中找到了“再造一个新中山”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 李红

  重塑产业格局

  “工改”是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胜负手”

  5月以来,中山市“工改”重点项目——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黄圃大岑片区)不断传来好消息,雪乐电器家电智能制造基地和广东昊森热能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先后动工,拉开片区建设的序幕。

  4月,用地摘牌,5月,动工开建,昊森热能项目一路“飞奔”,明年便能以高端数字化产业园的面貌出现。“园区在最初设计时就植入了数字化的元素,旨在打造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壁挂炉生产工厂。”昊森热能董事长吴效峰兴奋地表示,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全数字化管理,“而在几年前,我们还在为找场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到处跑。”

  黄圃镇大岑片区是全市连片改造的重点项目,如今已完成了1061亩的连片土地整备,正式对外供地,签约了12家家电领域的专精特新、行业“单打冠军”企业,已有6个项目动工建设。

  “工改”整备的连片工业用地吸引了产业集群和制造巨头,华帝股份、明阳电气增资扩产项目,三花新能源、中创集团、欧普照明落地中山……一个又一个重磅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山“工改”,为中山的制造业当家和产业转型升级蓝图写下现实“注脚”。

  2023年上半年全市“工改”工作总结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全市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2.3万亩,“工改”项目已累计完成规划报建建筑面积超1672万平方米、施工报建建筑面积超1238万平方米、竣工验收超197万平方米;新招引企业147家、服务本土企业221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1672万平方米和1238万平方米”这两个数字展示了中山准备建和正在建的“工改”项目建筑总面积,它们将是中山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载体。与之对照,今年上半年,中山实现GDP增速5.5%,位居全省第四,在珠三角仅次于深圳;工业投资增速达50.8%,排名全省第二。

  中山立下“军令状”:到2024年,中山将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近6万亩;“十四五”期间,低效用地总体上将有序退出中山历史舞台。届时,中山将拥有焕然一新的空间载体、产业形态、发展格局。

  “都说要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升级,‘工改’就是中山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胜负手。”在半年“工改”总结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如是强调。

  重塑营商环境

  “工改”速度就是“中山速度”

  8月11日上午,位于三角镇的新迈奇大湾区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动工,三天前,项目300亩用地成功摘牌。而从今年2月项目敲定算起,仅仅过去5个半月的时间,已完成了土规调整、控规调整、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用地报批等56项审批程序,实现了“生地”到“熟地”的转变。从前,这些审批流程可能需要1年才能完成。

  虽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工改”项目,但新迈奇和中山众多“工改”项目共享“中山速度”。

  “工改”供地提速,一大因素在于审批流程的简化。2022年,《中山市“工改”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出台,解决了审批事项之间相互掣肘的问题,让“工改”审批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市镇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机制也得以不断完善。眼下,围绕“精简、信任、松绑”目标,中山“工改”正在实施审批提速3.0方案,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力争审批从“提速”蝶变到“提质增速”。

  在半年“工改”总结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改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晖东介绍,中山“工改”以全盘谋划、技术审查和集体决策“三个靠前”为指导,落实5大方面27个改革事项39项具体措施,将违法用地处置、规划调整、用地报批等8个环节大范围进行“并联审查”,审批步骤从12个压缩至6个;推行容缺受理、提前预审等,将无需办理土地证的自改项目、闲置工业用地处置等事项下放至镇街,平均节省审批时间5个月,效率提升7.5倍。

  而“工改”速度并不止于此,也在于将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年4月,位于三角镇的中山市科立泰电器有限公司迎来好消息,其根据“工改”新政制定的改造方案通过公示正式获批。背后是我市出台的《关于促进2010年后实施建设等情形的低效工业用地升级改造支持政策的通知》,为“工改”细则打上重要“补丁”,企业得以顺利进入“工改”阵营,享受市级“工改”优惠政策。眼下,各镇街同类型企业也在纷纷研究制定改造方案。

  在半年“工改”总结会上,陈晖东介绍,“工改”工作启动以来,始终以“政策跟着项目走”为原则,强化厂房建设标准研究、供应量研究,出台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支持政策、旧厂房改造升级实施细则、“工改”项目物业销售及不动产登记、镇街“工改”项目税收激励操作指引等13项新政策,启动修订城市更新项目用地出让价款计收规则、土地整备周转资金扶持实施细则等政策,出台“工改”项目拆除整理认定标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支撑。目前,全市已搭建起由78项政策组成的“3+N”政策体系,全面涵盖综合政策、土地整备、空间规划、审批服务、园区标准、财税金融、执法管控等各方面,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改造动力。

  “2023年上半年,全市共组织召开7场调度会,涉及16个镇街48个项目67个问题,目前已解决25个,正在落实42个。”

  “工改”速度领跑的“中山速度”成为中山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最忠实的实践者,也成为中山面向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招商引资的新王牌。而由“工改”速度日常化而来的“中山速度”则反哺“工改”,让“工改”各链条各环节更加顺滑。

  “‘工改’专班的贴身服务不仅让我们的改造愿望得到满足,更给我们注入了增资扩产的十足信心。”科立泰公司负责人说。

  重塑生态面貌

  “工改”是迈向“百千万工程”的大道

  “河水清澈,走在碧道上,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周末清晨,黄圃镇大岑村书记梁美仔又一次来到大岑河河边,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拍摄视频。

  为将大岑河的污染根源连根拔起,黄圃镇正结合大岑片区“工改”,开展一场水清岸绿的新探索。“大岑片区重新优化路网9公里,沿河堤整备出生态空间260亩,复垦产出拆旧建新指标196亩。大岑北堤4公里碧道已基本完工,同步布局3个休闲公园,力争每块用地都能推窗见绿,打造‘三生融合’高品质空间。”在“工改”半年总结会上,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介绍,黄圃镇将继续以“工改”为抓手,走出一条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三生”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而在相隔不远的小榄镇,8月8日,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内的金属污水处理中心完成封顶,进驻园区的金属表面处理企业将可以共享使用这一高端环保设施。作为中山目前以“环保共性产业园”为主题的单体体量最大“工改”项目,绿金湾项目建设了集约中央处理三废系统,有效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打造经济效益可观与社会效益显著的高品质产业平台。

  作为全市唯一拥有省级化工园区的镇街,三角镇也正通过“工改”将化工产业的环境治理成本变为产业升级新优势,满足群众对友好型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5月,三角镇“工改”项目金焱高端表面处理环保共性产业园动工建设,同样采取了集中控制、治理工业污染的思路建设园区,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低的入驻成本,也可创造更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三角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不回避矛盾,主动攻坚克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把‘村改’变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促进‘三生’融合、乡村振兴、村民受益。”在半年“工改”总结会上,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介绍,三角镇已启动高平电镀区扩区(村改工)工作,争取明年进行第一期供地,将解决困扰地方二十余年的化工园区与旧村庄生产生活混杂、企业安全生产、居民生活受限难题。

  眼下,中山正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郭文海强调,“工改”是中山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大道,是“百千万工程”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子”,必须落好。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工改”将能够极大地助力城乡经济、生活全面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乡生态风貌的关键“助攻手”。

  两个关键词

  腾挪

  一个项目11家企业全数原地安置

  随着一二期招商的顺利推进,6月,小榄镇绩东二社区“村企合作”智能锁项目启动。而在启动之前,社区提前谋划布局,与租赁企业签订不定期租赁协议,约定在“工改”前为企业留足时间寻找新厂房和做好搬迁准备。随着项目的启动,项目原址11家企业全部在小榄镇内得到妥善安置,其中8家在社区和小榄镇工改专班的协调下找到新厂房并完成搬迁,3家自主搬迁,生产均未受到大的影响。

  同样在小榄镇,永宁社区规划早、动工早、建成早的华中路“工改”项目示范区,成了不少企业搬迁腾挪的优质选项,为永宁工业大道工改项目的企业腾挪搬迁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工改’企业腾挪期间,工改专班贴身服务,通过可租赁空置厂房精准匹配,建立腾挪对接平台,确保优质企业不流失,改造、生产两不误,还为企业争取搬迁腾挪的相关补助,提供招商、资金等对接平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剑介绍,整合村组零散用地,利用企业预付租金、银行贷款、镇级扶持,火炬开发区打造了两个总面积168.8亩的村级腾挪园,已有4家企业入驻并投产。

  而位居全市今年土地整备面积完成进度第一的神湾镇,为110家“工改”区企业整合一批空置厂房,包括低于市场价的村级腾挪园厂房,发放市镇补助资金,“一企一策”协助34家企业回迁安置,确保企业改造生产“两不误”。

  “工改”从来不是停下来“改”,也不是推走企业,而是服务企业。根据2020年上半年全市“工改”总结会,我市已在广东财政惠企利民服务平台上线“搬迁腾挪补助”专题,利用“中山看地云”小程序推动“工改”用地创新供应,发布34个“工改”项目、81个腾挪园项目招商信息,共腾挪安置企业610家(其中上半年193家);拟对26家腾挪安置企业奖补约326万元。

  收益

  村民算了账,要改

  随着拆除动工的鸣笛声响起,五台挖土机同步推进,小榄镇盛裕路一排锌铁棚单层厂房相继倒下。6月21日,在小榄镇绩东二社区智能锁具产业基地(三期)拆除仪式现场,绩东二村民张坤标感叹道,“看着建,看着拆,这些厂房也都已经20多年了,也是时候跟着历史趋势往前走了。”对于社区的“工改”决定,他一开始就很支持,身边人和他的想法基本一致,“原来是一层厂房,现在厂房面积大了,收益当然更好。而且企业多了,人多了,我们村民可以做的生意也更多。”

  在“工改”浪潮中,成本与收益成为村民、村集体和企业等相关方最关心的问题。这笔账,中山市庆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秋怡算得很清楚:在参与“工改”搬迁腾挪前,其企业租用的锌铁棚厂房的租金约为14至15元/平方米/月。搬迁至全新的腾挪园区后,企业在迎来产能提升的同时,租金也降低至13元/平方米/月,“还是很划得来的”。

  黄圃镇大岑村第一书记陈锦章在8月18日举行的中山市“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介绍,大岑村坚持“工改”惠民,获得村民支持。“工改”项目对涉改造的经济社采取以物业为主、现金为辅的方式进行补偿,制定“现金+物业+车位+建设期租金损失补贴+返租厂房租金”收益模式,让村集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激发村民参与“工改”热情。

  没有收益的改革是徒劳的折腾,而有众多“收益”方的改革则能够在普通参与者的推动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行稳致远,这是“工改”能够带来希望的最底层逻辑,也是普通民众心中的一盘“经济账”。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