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专家共话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
~~~————走进香港海防博物馆
~~~——
~~~——

 
2023年09 04
癸卯年七月二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3年09月04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伶仃洋上的牵手
  仰于碧波之上,用细长的身躯绘就伶仃洋神迹画卷——题记

  伶仃洋,又被称作“零丁洋”,文天祥于1279年经过伶仃洋时所作的千古正气诗篇《过零丁洋》让这片海域家喻户晓。岁月无声,雁过无痕,而今,伶仃洋畔已有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新名字。

  位于大湾区的深圳和中山两市,隔洋相望,期盼牵手。很长时间以来,两市通勤都要1个半小时以上,道路通,百业兴,伶仃洋上开启“牵手”之旅,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动工,这条世界级超大型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通车后,将把深圳与中山通勤时间缩减至30分钟。

  2019年4月26日,伶仃洋深中通道S04合同标段海上施工平台,地表温度31摄氏度,烈日灼人,我上到这条世纪工程的建设平台,那是我第一次与它亲近。

  时隔四年多,我再次上到深中通道,它贴着伶仃洋海面,气贯长虹,蜿蜒游龙般的壮美身躯跃入眼中。

  心底之处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已见到,这条历经多年时间筑起的“海底长城”,让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上实现“牵手”。

  一

  夏季这一天,伟人故里的中山草树葳蕤,稻香鱼肥,五桂巍然,岐江入海。不经意间,我的心就迎着金色的光线编织出悦耳的生命交响,思想如海水流动,青色的心灵伴着脑海从烟墩山飞到大尖山,再立于犁头尖山,远远眺望伶仃洋,那一片碧波粼粼的海面正书写着传奇。这里的山水无时无刻不在撼动着我的神经,那是一种带着历史之音的交响,那是一种贴近光线的脉动,那是一种年代旅行中跳动的光华。

  这个夏季,头顶烈日,伴着微微海风,体验深中通道宏大。“2023年5月29日”是值得记住的日子,伶仃洋风平浪静,白色海鸟与移动船只点缀着碧蓝海面,我随着中山市文联深中通道采风团上到初显身躯的深中通道。

  二

  早上8点半,驱车从城区向东,近一个小时后,到达深中通道翠亨新区出口处。从这里上深中通道,就进入了深中通道施工的作业区域,中山大桥也跃进眼中。去年6月28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焊接作业,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为深中通道通车打下厚实牢固的基石,中山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主塔高213.5米,由120根斜拉索连接主塔与桥面。

  由于还在施工期,汽车在桥上要不断绕行,海景悦人,大桥左右两边的南沙港、淇澳岛都成了采风团赞叹话题。

  太阳灼热,飞鸟闪行,建设者在桥面上焊接,火花四射。远望,一条如巨龙般的长桥飞架海面,此时,我想得更多的是阳光与海风结成的心跳,还有时空交替出的巨大力量。

  快到10点,我们下了车,在桥上步行向伶仃洋大桥进发,一路上感受着建设者的辛劳,海风轻吹,桥绳长长,与大桥一起贴着天空云影伸展,脚下感受的每一段路都充满了神奇。大桥两边的护栏还在修建,行走在宽阔的桥面上,仿佛踏上陆地的公路,如果不是两边海景在让你叹息,我会忘记了自己身在深中通道的桥面高处。

  为我们解说的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杨新辉是梅州人,他到这里已经6年,见证了深中通道在海面上从无到有的过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是主跨为1666米的悬索桥,主塔高27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我们一行驻足在主缆边,听着杨新辉介绍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对着主缆钢丝,没有一位团友能讲出单根主缆的重量。

  杨新辉给出答案:大桥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127丝、直径6毫米的中国自主研发的2060兆帕镀锌铝钢丝组成,是目前世界最高强度悬索桥主缆钢丝……

  来到深中通道,总得体验其不一般的地方,我们上到伶仃洋大桥270米的主塔上。

  走到靠桥边的运载电梯,8人一组上去,组中有两位女士一起,电梯行得很慢,但往下望去,我们离桥面越来越远。

  270米到了。

  电梯“咯咯咯”几声停好,电梯员熟练地打开闸门,我们依次跨出电梯,远处海面更蓝,风和日丽,阳光映射在水面,波光粼粼。

  从阶梯转上主塔,一位同行的女团友已经恐高,但更有兴致高昂的团友振臂高呼。

  “嗨!深中通道。”有人大喊着向桥和海打招呼。

  斜斜的猫道让人望得心惊胆战,杨新辉大声一呼,“走,我们上猫道走走”。

  不经意间,撩动了我们的心。

  走猫道,感受建设者的日常生活。左手抓紧铁栏,脚踏斜斜的木板,提力轻踩,脚向前手一扶,感受猫道那心惊肉跳的高度。猫道是由铁网加木板结成,两边筑起铁网护栏,我们走的是向着深圳方向的猫道,西人工岛的身影现于眼前,站在猫道上,心里还是战战兢兢,一起同行的女团友怕高,终没有进到猫道行走。

  高空远眺,能感受到中山大桥在背后向我们注目:高大的桥架如举起的旗子,白色与蓝天融成整体,与海水共唱一曲牵手跨越的欢歌。

  我们站在主塔上,慨叹700年前文天祥过伶仃洋的风高浪急,时至今日,伶仃洋已经成为自然界带给我们美好的馈赠。

  三

  猫道虽难行,但在建设者的脚下已留下无数次脚印。往中山方向望去,主缆上,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建设者正在作业,一数,共有五位建设者,其中一位系着安全绳的建设者高高站在主缆上,他们的胆识和技术汇成桥面、主缆。

  回想第一次到深中通道采风,那时,锚碇还没建成,而今,深中通道宛若一条长龙,横卧伶仃洋。

  从主塔下来,我们到了西人工岛,走到了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施工现场,继续感受这条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宏伟工程。

  坐船返回,阳光猛烈无比,我们心中想的是深中通道能早日通车,那时,我可以向着大海,向着山,向着天空呼喊:珠江东西两岸,我们“牵手”了!黄廉捷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