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33岁男子凌晨突发胸闷痛
33岁的小陈,是一家公司的管理类岗位,一周工作6天,平时缺乏体育运动。今年9月5日凌晨5时许,他突发胸闷痛,局限于心前区,伴有大汗淋漓,休息不能缓解。患者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急查心电图检查提示可疑心肌梗死,予对症治疗,但是胸闷痛症状仍有发作。再次复查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当地医院通过中山市胸痛中心远程会诊联系市人民医院,并由当地医院120急救车护送至市人民医院,入院后当值医生为患者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中段急性闭塞。当手术开通闭塞血管后,患者的胸闷痛症状随之消失。患者目前恢复状态良好,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未受损害,患者没有心力衰竭,没有气促、胸闷痛的症状。
“现在像小陈这样的三四十岁的心梗患者在临床上已经很常见,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日趋年轻化。”张励庭表示,心梗是医学领域最危险的病症之一,发病4至6分钟就会给患者的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生命危险。
●中青年人心梗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每年接诊急性心肌梗死约500例,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约有130例,最小年龄者为21岁。
“中青年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张励庭表示,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60%-7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疾病,而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加3至4倍。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而且病变进展迅速。
此外,张励庭提醒,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比较,吸烟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至6倍。另外,A型性格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者,也容易患冠心病。
●中青年人应从多方面预防心梗
“建议中青年人每年体检,检查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根据检查结果,必要时可以做平板运动测试或者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来筛查心脏问题。”张励庭说。
张励庭指出,心梗发生有征兆,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如在休息时或者夜间睡觉时,突然发生左前胸疼痛;有心绞痛病史,但最近一段时间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频繁,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无明显诱因状态下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症状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他部位出现疼痛,出现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上肢痛、后背痛中一个或多个;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等问题。
“中青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的。”张励庭表示,中青年人要积极控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此外,建议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量。合理膳食结构,规律户外有氧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