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深度 新闻列表
~~~——

 
2023年10 09
癸卯年八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10月09日 深度 扩展 收缩 默认

四川成都两个无名小村的华丽蜕变带来启示——
“平凡”乡村欲振兴不妨学会“无中生有”
▲金城社区利用闲置农房改建的“方塘·林宿”外景。
▲龚家村油橄榄主题公园引进的西班牙油橄榄古树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金城社区因建筑风格独特而得名“大屋檐村”。
  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是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必由路径。但纵观中山的发展现状,许多村庄因为缺乏“天赋异禀”,只能成为“平凡的大多数”,在农文旅融合上,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卖点。中山日报“百千万工程”深调研采访组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和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探访这两个既无名山大川、又无特色产业、也无文化资源的普通小村庄,如何实现从“空心村”“贫困村”到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华丽蜕变。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黄凡

  文/本报记者 付陈陈 郭锦润

  图/本报记者 明剑

  【金城社区】

  ●弃商回乡做带头人

  赢得民心

  “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人们会注意到哪一颗?我们要做最亮的那一颗!”这是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到任之初说的一句话。而在当时的干部群众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1958年,成都跃进煤矿在小石村(金城社区成立前曾名为小石村,后与周边两个村合并为社区)建立,那时村里有近7000人,地下采矿,地上生活,建起了电影院、公园、球场、子弟学校,一时风光无限。后来,跃进煤矿退出,小石村失去了经济支柱。再后来,汶川大地震让小石村房屋尽毁,村民的生产生活遭受重创。

  “那个时候,集体经济基本为零,老百姓只能背着自家种的玉米土豆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彭州,卖了钱养活家庭。”金城社区副主任何从蓉说,村里也曾试过种植板栗、核桃,但因为地处山区、田少林多,且缺少种植经验,最终没能成功。

  在此背景下,金城社区成了矛盾高发、信访不断、干群关系差的经济薄弱村。老百姓毫无斗志,整天在牌桌上混日子;村干部上午上班,下午就不见了人影;村委组织村民开会,还得请上警察同志“镇场”。

  2017年初,一次偶然机缘,彭州当地领导说服了在外经商多年的岳付飞回乡担任村支书,挑起振兴小山村的重任。当时的岳付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多人不理解他“花30万雇经理继续打点生意,而自己拿每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当村支书”的决定。但对从小接受家国情怀教育的岳付飞来说,他觉得责无旁贷。

  接过“烫手山芋”后,岳付飞首先从村干部“开刀”,通过淘汰一批、招引一批、培训一批,让整个村委焕发新生。同时,推行“强能力+每日晒+相互帮+每月评”素能提升机制,探索党员献言、乡贤谏言、群众发言模式,征集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一开始,我们还质疑他的商人身份能否管好一个社区,结果是大家都服气了。”何从蓉说,在书记的带领下,干部们不再“磨洋工”,每天晚上必报当天工作、次日计划,“总结写得少会不好意思”。办公室“比学赶超”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

  ●唤醒“空心村”,成就“大IP”

  重拾了老百姓对干部的信心,下一步便是放开手脚发展经济。看着村内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闲置房屋,岳付飞萌生了以民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

  几经辗转,岳付飞找到了哈佛大学毕业的青年设计师李烨,打算对村子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升级。但来的第一天,李烨就觉得犯难:简陋的砖混房子千篇一律,年轻人离开,村子空心化,自然景观不特别,名胜古迹更没有。这样平平无奇、随处可见的小乡村,如何吸引人来?

  他想,还是得从村民内部入手:与其造民宿,不如先造一座公共建筑,把村里的凝聚力提升,再吸引外来游客,才能水到渠成。2018年9月,地处村中心的“大屋顶”拔地而起,成了村里人的文化大院。屋顶内部,夜校、健身房、文化展厅“忠孝堂”齐聚;屋檐下的空地,成为了村民聚会交流的地方。屋顶四坡分别打开四处天井,鲜活的绿竹从中探出头来,屋顶铺了小青瓦,慢慢地长出青苔,颜色沉稳,自带山林气息。

  “过去,川西地区的建筑特色就是‘大屋檐’,老百姓都喜欢在屋檐下喝茶、聊天、拉家常。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房子大都取消了这一设计,村民们少了很多乐趣。”李烨介绍,为了填补村民心中缺憾、增强情感连接,他给沿主干道两侧100来米的20多户人家,加上了2至3米不等、用轻便材料制作的屋檐,故意做得比传统的大,外人经过很难不被吸引。村民们也纷纷走出屋子,摆上饭桌,孩子写作业,大人喝茶,老人做竹编活儿,刮风下雨都能用起来。

  在李烨的整体规划设计下,一批风格统一、简约大气的民宿开门迎客。“大屋檐”确实美得很别致,内部细节也相当考究,体现了古朴与现代的交融、自然与心境的诗意交互,许多游客奔着这里的建筑特色而来,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一度放言“谁动我家房子就跟谁拼了”的村民,也开始追问“什么时候轮到我家改造”。

  为了最大程度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岳付飞决定,让村民将闲置的住房拿出来参股,村民、运营公司、村集体以3:3:4的比例占股。这样一来,村民变成了股东,年底还能分红,村民和村集体便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运营公司还雇佣村民担任民宿管家,每月可以领2600至4200元不等的工资。现在,社区900多名户籍人口中,有150余人在村里的民宿或企业工作,共享民宿房东年均分红6万余元。

  眼下,金城社区正紧抓“龙门山·柒村”民宿产业园发展契机,利用闲置农房改建“方塘·山宿”“方塘·林宿”等6家共享民宿,盘活3880亩闲置农用地、林地建成共享菜地、有机猕猴桃产业园。同时,提升在地农创、文创资源,引进4个文旅休闲项目,打造蜀中糖门、矿山营地、小石共享经济圈等8个社区商业新场景,推动集体经济和乡村产品体验融合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城社区成功将老百姓“从被窝里拉出来”“从牌桌上拉下来”,同心协力搞产业、赚大钱。更为重要的是,干部群众受“同在屋檐下”的理念所感染,发自内心地呵护社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岳付飞说,“同在屋檐下”蕴含着合作共赢、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理念,意在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贯穿到乡村社区治理中。如今,金城社区有了一个更出名的外号——“大屋檐村”。

  【龚家村】

  ●引入油橄榄,

  荒山变“金山”

  在群山环抱下,龚家村偏安一隅,静谧悠然。风吹过,漫山的油橄榄翻起片片绿浪,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斤果子可卖4元多,我家300多棵油橄榄树,估计收入4万多元不成问题!”拨开枝叶,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村民高云海仔细察看着刚结出的油橄榄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43岁的高云海是龚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的记忆中,眼前这座山曾经是一座常年缺水、没法耕种的荒山,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如今,山上环境变好了不说,随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是如何变成绿油油的“金山”的?

  原来,龚家村虽然位于气候湿润的成都平原地区,但因为地处龙泉山脉背风坡,成就了独特的类地中海气候,常年干燥少雨,不利于一般作物种植。龚家村在2016年初被确定为成都市第三轮第二批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680元。

  为了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当地几经探索。2016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龚家村选择了将抗旱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油橄榄种植作为核心产业,成功引入来自“世界橄榄油王国”西班牙的树种,随后打造了一系列产业项目和文旅配套,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富美龚家”的华丽蜕变。

  围绕油橄榄,龚家村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一产方面,采取“联产合作”种植模式,由村民提供土地,农业公司提供人工、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村集体负责组织、管理,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二产方面,引进农业公司打造橄榄油加工厂,村集体以购买生产设备的方式入股,每年橄榄油生产旺季还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三产方面,完成龚家村展销中心、中国油橄榄商城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不断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截至2022年底,龚家村种植油橄榄达8000余亩,生产橄榄油、橄榄茶、橄榄酒等精深加工产品10余类,复合产值达1亿元。

  ●串起乡村游,打造独特文化符号

  站在龚家山顶的观景平台上向四周望去:远方,群山兀立,苍翠峭拔,云遮雾绕;近处,栈道纵横,绿植丰茂,游人如织……这里虽无名山大川,但目光所及之处顿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从西班牙漂洋过海而来的油橄榄千年古树,形态优美挺拔,如同双臂张开拥抱游人。

  自去年夏天露营风盛行起,龚家山一跃成为“川A”大军的出游新宠,不少成都市民慕名来此爬山、露营、看日出。社交软件上,龚家山被冠以“新晋网红打卡地”“小众绝美打卡点”等美称。

  “早就听朋友说起过龚家山的大名了,这次来看,果然很适合休闲游。”一大早便和朋友骑着摩托车直奔山顶的苏姓小伙说,他经常和朋友骑车去成都周边玩,这次来龚家山的体验很好,打算再来“二刷”。

  据了解,旺季时,每天有上千辆私家车自驾上山,有上百顶帐篷在此过夜等日出。为此,当地专门修了公共卫生间、公共取水点等,并引进专业团队,打造供游客山顶留宿的露营基地和民宿,国庆期间已经正式投用。

  “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我们在山上打造了16公里的国家A级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木栈道2.5公里,彩色旅游步道2公里,串联油橄榄主题公园、四季花卉园林、山顶观景平台、炮台山-灵开寺景点等,形成了一条步游观光环线。”龚家村党委副书记何勇介绍说,依托油橄榄产业园的发展,村里配套建设了油橄榄博物馆、加工厂、研究院、体验中心等,形成以产业为轴线的乡村旅游发展廊道。随着成都油橄榄节及金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的成功举办,龚家村“油橄榄”文化符号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呼唤“无中生有”的魄力

  身处顶流城市,却没有顶流资源,如何通过自力更生,闯出乡村振兴新路?金城社区和龚家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首先,有眼界的人才是关键。“没有岳书记,就没有社区的现在!”这是采访过程中,金城社区干部、群众、企业家对社区书记岳付飞的评价。因为热爱家乡,岳付飞弃商回乡甘做“拓荒牛”,从整顿干部风气入手,扭转了干群关系;他想方设法发展产业,邀请哈佛大学毕业的设计师对村子重新规划设计,打造了引流“爆点”;他每年召集乡贤大会,充分用好新乡贤和传统乡贤两股力量,前者带领村民致富,后者匡正村民德行……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中山市政协委员吴飞龙建议,要重视乡村人才需求供给侧改革,精准划分镇域、农村人才需求层级,合理安排不同类别、领域的乡村人才的引进培育与开发利用。笔者认为,对于产业发展不突出、空心化严重的农村,更加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放宽“能人治村”的界限,将成功的企业家乡贤、顶尖的规划设计人才请回来,借助他们的情怀才干、经验资源,从头做起,为村子量身定制长远发展蓝图。

  其次,要找准利益联结点。如金城社区的民宿经营,采用“334”分红模式,村民、运营公司、村集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大家自然会劲往一处使。龚家村的油橄榄种植,所采用的“联产合作”种植模式,同样也将村民、农业公司、村集体的利益进行了捆绑,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此外,金城社区采用“楼下住村民、楼上住游客”的模式来经营民宿,加强了村民与游客的情感链接,让更多城市人愿意前来体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恬淡乡村生活。

  最后,要想他人之未想。在金城社区,标志性的大屋檐不仅存在于村舍、民宿、餐厅、休闲长廊、文化大院中,连食品企业的生产厂房也不例外。各个建筑之间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整座村子就是一个活标签。这一空间设计,不仅彻底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空心村”,而且延伸为“同在屋檐下”的社会治理智慧。龚家村的油橄榄产业从无到有,带来了种植区、加工厂、景观大道、观景平台、露营基地、民宿餐饮等,原本常年缺水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相比之下,中山多数村子先天条件并不差,至少在特色产业、经济基础方面有优势。不过,由于缺乏“一盘棋”规划,乡村农文旅融合,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景点主要靠各经营者自发零散投入打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高,生产、生态、生活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最后只能走同质化路线,缺乏个性化和辨识度。

  由此观之,乡村振兴要“无中生有”,眼界、智慧和魄力缺一不可。期待中山更多的乡村能够超越“先天所限”,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无限可能。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