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
~~~——
~~~——

 
2023年10 19
癸卯年九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3年10月19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智库联盟成员及专家学者为我市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1388”强镇兴村行动找路子、出点子
重视资源统筹整合 挖掘村落“肌理”特色
10月2日晚,五桂山街道金色大地音乐会在桂南村举行。金色大地音乐会已成为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10月18日,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家咨询座谈会暨中山智库联盟成立大会上,专家学者们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强、美、治”总体思路,围绕区域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为中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1388”强镇兴村行动建言献策、“把脉开方”。

  本报记者 王蔚然 陈雪琴

  ●先规划后建设,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和生产要素

  “我们在多处开展实地调研后发现,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村庄规划编制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村庄发展空间受限、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盘活利用不足等共性问题,因此,进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就显得极其重要。”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栾峰看来,只有深入理解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与目的,才能理清村庄发展思路,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

  因此,栾峰建议,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结合实际开发保护,有序组织村庄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对村域的全部空间要素作出安排,并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细化现状调查和评估,统一底图底数,差异化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此外,划定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控制线等管控边界,注重村庄空间肌理,明确空间形态管控要求和文化风貌保护要求;将工业布局原则上安排在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分拣、冷链、初加工等农村新产业业态就近布局,引导农村宅基地集中布局;统筹布局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设施共建共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莹建议“先规划后建设”,同样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因此,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

  在县域规划方面,潘莹认为,要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促进发展空间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推进镇域建设时,应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村域层面则主要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此外,她还以存量农房改造为案例,认为中山在存量农房改造时,要体现独特的岭南特色风貌,增强乡土文化的识别性,并且充分将乡村环境有机融合,防止“千村一面”的情况出现。

  ●重文化兴产业,打造专属于中山的特色文化品牌

  作为国内知名的乡村振兴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与运营商、中山智库联盟首批专家委员代表,浙江两山实业集团董事长施忠华上台进行了分享。他先后列举了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来,构建“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的全域大美生态新格局的典型案例,以及湖州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再到“共同富裕大场景中推动重大改革先行示范”的成功实践,突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他表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和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一定要有“系统思维”,全面统筹布局、发挥整体效应、搭建发展平台;要有“运营思维”,做到运营前置、产业先行、建运结合;要有“共富思维”,由党委政府引领,全民共商共建共享。

  针对中山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施忠华也发表了意见建议。他认为,中山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渥,但却局限于没有特色产品和特色IP。因此,他希望未来能够不断深化与中山的合作,共同探索中山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全新路径,通过打造专属于中山的特色文化品牌,助力中山“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全新的跨越发展。

  在分享中,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胡波同样强调了文化IP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山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仅要振兴产业,更要振兴文化,要以人为核心,将高质量发展落脚于“高速度”和“高品质”。

  “我们都知道,中山有很多古村落,这里面满满的都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沉淀以及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可以说中山的优势,在于她是一座‘活’着的古村落。”胡波建议,中山要重视资源统筹整合,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拒绝低成本的复制粘贴,转而突出中山文化“肌理”特色。此外,对标周边地市,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创造品牌亮点,美化形象,不断提高中山城市文化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领导干部要积极“往上走”,全面梳理国家、省相关政策,为中山争取更多资金、政策、人才;而学者专家、职能部门则要“往下走”,上前线、下基层,将阻碍中山发展的“症结”揪出来,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提高主城区“首位度”,寻找镇域经济发展平衡点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梁士伦,多年来通过各类座谈会、意见征询会、重点课题报告等,对中山土地瓶颈、交通、房地产发展、城乡规划等37个重点领域,提出系统的意见和建议。此次,他结合“百千万工程”主题,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镇街平衡发展等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山当前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山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在乡村。”梁士伦表示,中山要提高主城区城市“首位度”,协调联动各镇街资源,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例,中山农村集体经济发达,但呈现发展方式单一、后劲不足的情况。各镇街主要依靠土地发包、物业出租的经营模式,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另外,各镇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还涉及国有资产企业,管理权属问题复杂,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各镇街村(社区)之间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他认为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长久影响中山经济发展。

  此外,梁士伦还从产业园建设、城乡老旧小区改造、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为中山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梁士伦表示,中山经济发展基础非常坚实,交通区位优势也在不断凸显,市政两级政府应着眼长远,先谋而后动,保持战略定力,中山一定未来可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启泉,围绕“新时代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主题展开分享。他从中山经济总量、人均GDP、投资比重、进出口比重等系列数据分析入手,认为中山目前经济正处于爬坡上坎阶段,存在发展动力不足、内需下降等系列挑战。对此,熊启泉认为,中山要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之间寻求新平衡,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质量。具体要从改善营商环境、稳定外来人口和外资等角度切入,让外来人口和外资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