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
~~~——设计师冯嘉锐从活化老街记忆入手,探寻文化流量密码,为村庄注入新活力
~~~——
~~~——

 
2023年10 30
癸卯年九月十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3年10月30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为乡村建造一个客厅
设计师冯嘉锐从活化老街记忆入手,探寻文化流量密码,为村庄注入新活力
▲冯嘉锐
▲冯嘉锐设计的饮料杯,饱含中山本土元素。
▲冯嘉锐认为,做好中山老街区的保育活化工作,要善于挖掘中山的文化。图为其工作室悬挂的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香山县境全图。
▲冯嘉锐设计的作品,活用了香山铁城、隆都“开门大吉”等传统元素。
  狮滘河边,一条红黄相间的绿道沿河而建,为村子增添了亮色。河边有一棵大榕树,树下闲置很久的圣狮村粮仓正在改造,改造后的粮仓将成为村庄休闲饮茶,以及展现村史的地方。未来,粮仓将与大兴村的灰塑博物馆、港园村老街坊形成一个村庄的文化三角带,给沙溪镇的居民和周边的人们生活带来新的活力。

  圣狮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与它相邻的是大兴村。生长于大兴村的冯嘉锐正是为村庄注入活力的人。与其说他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实践者,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一直在寻找城市文化与流量密码的探险家,他在通往城市深层文化的路上寻找着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钥匙。

  策划/本报记者 黄启艳

  文/本报记者 杨彦华 图/本报记者 文波

  非常“Hozma”源于隆都“村话”

  10月28日晚,全国村BA总决赛中山沙溪队获冠军。作为沙溪大兴村人的冯嘉锐在当天连发了五条朋友圈,并宣布“上上签Hozma”全市门店柠檬茶买一送一,以此来表达他的激动和兴奋。

  沙溪古称隆都,讲的是“村话”。据1996年版的《中山市志》记载,中山闽语习惯上称为“村话”,主要分布在沙溪、大涌、张家边、南朗以及三乡等地。他们大部分是宋元之间从福建迁来香山的,人口约14.3万人。根据地理分布和语言特征的不同,他们分为三个片区:隆都片、东乡片、三乡片。隆都片的人口最多,又是纯闽语区。

  沙溪隆都人迁居香山800多年了,他们的语言保留了闽语最独特的部分,冯嘉锐把隆都称为“闽语孤岛”,也因此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语言。“Hozma”正是出自古老而又纯粹的隆都语,如果要来个解释的话,就是“非常”“very much”的意思。

  冯嘉锐在八年前用隆都话创下了自己的品牌“上上签Hozma”。这是一个高度融合了本土文化的现代饮品品牌。

  他又是怎么迷恋上本土文化而去实践的呢?

  工匠之村影响了他的选择

  今年36岁的冯嘉锐生在建村600年、有“工匠之村”之称的大兴村。他们整条村的人都是做工匠的,在历史上,该村村民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出门在外给人修房子,男的做泥瓦匠,女的跟着男人出门在外管理家务和做饭。

  冯嘉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工匠,因为整条村都是干装修和建筑的。那地方在过去叫“大兴坊”,“我们那个村,整个村都是干装修的建筑的,叫大兴坊,土字加一个坊,就是坊市,各种工匠聚集的地方。这个坊有专门盖房子的泥匠、瓦匠,还有搭棚的,就是我们说的‘三行’。整个广东只有三间鲁班庙,这条村子里面就有一间,所以我们那里的人是传统干‘三行’的。”

  他自小就对建筑感兴趣,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跟着村里的老工匠帮忙修复乐群村永厚洪圣殿的壁画和木雕。自小他心里就树立了一个长大就要去当建筑师的理想。

  2002年,他如愿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就读环境建筑艺术专业。这个专业注重的是造型和空间,重在艺术语言表达,这集中在整个设计项目的前端策划,更着重于美学。

  他刚毕业的几年正是房地产最火的时候,学建筑美学的人才并不多,所以,他们的就业非常火,很多同学还没毕业就接了很多活干,还有很多同学去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但是,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他父亲希望他能够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他不愿意,他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他选择了自由职业设计,多次参与过中山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因为他参与过很多中山古建筑的保育和修复,这个工作也给了他对于城市老街区很多新的想法。就拿灰塑来说,这种曾经流行的建筑装饰,到了现在,因工序太繁杂,逐步被社会淘汰了。作为保育而言,修复的问题就来了,一是没有懂当时技术的工匠,二是工价高,三是材料难寻。他认为,只有保持传统才能保持住中山建筑的特色。

  除了中山很多老街区,还有珠三角城市很多老街区,也可能是大兴村的人修的。大家都在做保育工作,中山要怎么做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呢?他认为不能随市场大流,要做自己的文化,中山的文化就是不二之选。他希望用传统工艺创造新价值、新活力。比如在步行街重新启动中山最古老的“十八间”,活化街区,引入新的业态。

  “Hozma”擅长讲中山故事

  28岁的时候,他创立了“Hozma”饮品品牌,仍然是从本土文化设计出发,他希望要传达的东西,不单单是一个实物、一个商品,还可以传播本土文化的属性。他选择了“Hozma”这样独一无二的隆都方言作为品牌名。

  他比较了之前出现在中山的咖啡室、茶饮,它们仅仅是为了商业而卖产品。他考虑的是属地性,“怎么在夹缝之间生存呢?我们就选择比较折中的中间路线,主打本地牌。”

  他要从本土找到一些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地方。他考察了周边城市的饮食文化发现,中山饮食文化非常发达,中山的饮食价格公道,做生意很实在,但是并不擅长讲好故事。

  经过考察,他在做“Hozma”的时候,把所有的饮品都与中山本土文化结合了起来。比如,他的茶饮店,一直都做乳鸽。“像肯德基可以吃鸡,星巴克可以吃蛋糕,那中山的茶饮店,也可以一直有乳鸽吃。消费者不一定要去酒楼、去饭店才吃得上乳鸽,如果市民游客就在街头一个茶饮店里,也可以吃得上乳鸽,这也算一种革新。”

  也就是说,某一天慕名而来的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年轻人,通过“导航经济”这样的新业态来到中山,他们在茶饮店就能享受到“柠檬+乳鸽”“咖啡+乳鸽”这样的组合,这样的饮食既接地气又方便,还能通过大流量平台讲好中山故事。

  为乡村建造一个客厅

  冯嘉锐用了8年时间来活化沙溪港园村的老街。隆都地区的村落,建村都比较早。留下了大量的老街,村里很多人都已经不住那里。外来人口也较多,老街曾是被遗忘的角落。但是冯嘉锐从那里看到了他想要的感觉,看到了过去时光留下来的印迹,那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探寻文化的期待。

  8年来,他把过去从那里一点一点消失的东西又一个一个地找了回来——垂挂在屋梁上的灯笼,一些被人们遗忘的门、窗、雕塑,重新在这里焕发生命。创意美食与旧建筑结合成了这里奇异的风景,来此打卡的人来自全国,也盘活了灰头土脸的老街。

  他新近改造的阜沙镇阜沙里老街也体现了他一贯的美学追求。阜沙里老街到处都是废弃的老房子,他选择了河涌边闲置很久的粮仓。小桥流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小店是改造过的现代玻璃建筑,墙面上挂着本地特有的醒狮狮子头。店里面仍是他的“Hozma”茶饮。茶饮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工作,他们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从石岐过来的。很多人专程开车到这里来消费,整个氛围很安静,在此小坐很容易忘掉烦心事。

  最近,他有了新的计划,一个他称之为“大三角”的计划——在乡村呈现一个新的商业形态。这个计划立足乡村,以宣传本土文化为主,目的是做好文化输出。

  这个“大三角计划”立足沙溪,以三个地方为点辐射开去。他选择了大兴村、圣狮村、港园村,在大兴村他要建一个博物馆,专门来介绍中山的建筑,主要是灰塑的历史;圣狮村的原粮仓所在地,他要把它建成一个带有工业气息的展览厅,里面会展览他们收藏的老地图、老照片,以及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港园村,就是他一直花精力在打造的那个老街所在地,他将它改造成了能吃能观能赏的文化商业形态。三个点从文化遗迹改造出发,复苏传统文化,力图打造成一条展现隆都文化的文化商旅路线。既能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的精髓,又能让老街区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还能成为乡村居民的文化景点和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现在的大兴村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盖房子的村,现在做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但大兴村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凝聚力很小很小。我们怎么从以前的建筑一条街里面找到一些回忆,从一些老行当里面找到一些回忆,重新凝聚一条回到乡村的路?我想了又想,就想出要做一个乡村的客厅,把它凝聚成一个通往乡村的纽带。我觉得乡村振兴在社区营造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平台给村民。你要有枢纽给他们,你要有活动给他们,一旦有了这些,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有了这种场所,我们这种公益文化就有了传承下去的机会,所以现在虽然都是在描述的阶段,但还是很希望去做成这样一个计划。”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