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训练营”搭起一顶帐篷
“菁英训练营”设在实训校区A栋704,这间实训室有个特点,就是灯光永不熄灭。“这间实训室是专门为有志于电子设计领域创新设计的孩子们准备的。这间实训室的灯光不会灭,照亮这群孩子前进的方向。”在采访时,光电信息学院曾亚森副院长如是说。
这是一群电子设计“极客”,对电子设计有近乎痴迷的追求。他们带着兴趣与爱好走进“菁英训练营”,不谈条件、不怕疲惫,甚至主动向老师提出加强训练,在老师的陪伴下训练至深夜,直接在训练教室里搭起帐篷席地休息。
他们总是伴随着第一缕阳光开启新一天的训练,也总是伴随着窗外天空中的星光结束每一天的训练。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走近这群从帐篷“走出来”的技能竞赛获奖学生,才知道他们披星戴月的备赛故事。
■建立5个师生创新工作室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电子设计类专业学生心中最高的向往,这是一个全国竞技的舞台,也是优秀电子设计专业学生齐聚的高地。
为备战此次全国竞赛,光电信息学院从2022年暑假开始,根据不同教师的教研专长,建立了5个师生创新工作室,实施“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学院制度、导师品格、技能兴趣、团队氛围四个维度,促师傅真抓,带徒弟实干,让教师有所依、学生有所靠,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还养成热爱专业、主动学习、研究探索的良好习惯。
临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挂榜启封之日,为适应固定时限完成命题的赛制要求并临阵赋能,训练营的同学主动提出希望加强训练强度,并与指导老师一起商量,开启“5+2”“白加黑”集训模式。参赛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与指导下,经常训练至深夜,有时甚至在训练教室里搭起帐篷席地小憩,而且周末、节假日也大多投入电子设计实战。
■彰显“品能育人”特色
光电信息学院坚持“党建铸魂+品能育人”特色,积极探索实践“菁英训练营”计划,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三教”改革,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在学校的指导下,学院锚定广东省“应用电子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和工信部“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从制度层面尝试打通岗课赛证融汇通道,遴选专精教师,扶植特新项目,栽培精英人才。
据曾亚森副院长介绍,从2022年4月开始,学院就主动谋划、打造“菁英训练营”。由张远海等10余名教师组成的“师傅”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光电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39名优秀学生,组成菁英训练营,教学内容以产业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用真实的项目指导学生,逐步探索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的新路子。
据悉,此次竞赛吸引全国1134所本科和高职院校、20939支代表队、超6万余名学生;全国仅360支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975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光电信息学院“菁英训练营”的同学融汇专业技能,在大赛规定时限设计并制作出“辨音识键奏乐系统”,经评委专家组评定,以优势得分进入全国二等奖阵列,并获得省赛奖项8个,充分展示了优秀的育人能力。
赖伟东 钟嘉妍 陈庆明 郑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