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7版:文化 新闻列表
~~~——
~~~——
~~~——
~~~——
~~~——
~~~————2023年度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优秀成果选登

 
2023年12 20
癸卯年十一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7版 2023年12月20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以社科之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优秀成果选登
  编者按: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是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重要任务。2023年,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大重点”争一流、创一流工作目标,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共开展123项课题研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提出前瞻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助力我市在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现从部分课题优秀成果中撷英拾萃,推出报刊专版和“中山+”线上平台专栏,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丰富的业态是香山古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是当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的一个热点,日益成为发展的亮点,也成为城市繁荣发展的切入点。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山市高度重视文化兴城工作,并提出复兴香山古城的构想。2023年12月12日中山市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推动香山文化繁荣发展,加快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利用。香山古城是香山文化的时空再现,是连接大湾区的文化纽带之一,也是中山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信之基。

  香山古城范围内有大量精美的古建筑、丰富的文化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典型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其受到的束缚和限制较少,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和机遇较大。如何提升古城业态活力,让旧城区成功“破茧”,是使古城“蝶变”升级的关键。

  一、香山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面临着转型中的阵痛

  香山古城片区曾经是香山县的骄傲,在农业社会中曾经是珠三角地区的“翘楚”,在推动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变化,原来的优势逐步成为社会的“包袱”。

  首先,香山古城片区公共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香山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农业时代的生产生活结构遇到了现代化的设施,尤其是有了汽车、高楼大厦等现代化设施之后,显得逼仄和落后。这里曾是中山市的黄金片区,却出现一定程度的衰落,需要有效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和发展困局。

  其次,香山古城片区的商业业态结构面临着结构性调整。曾经的香山商业在历史上是顶呱呱的,有响当当的名气。但是随着商业形态的不断进化和优化,当代商业对传统商业形态形成“降维”式打击,导致香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大量商业处于低端化、同质化发展的境地。

  再次,香山古城片区的文化生态建设有待优化。香山古城风貌区是未来城市新客厅。城市新客厅需要引领型、趣味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尤其需要对古城片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有效继承和发扬,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弥补文脉断裂与记忆淡化的瓶颈性问题。

  二、高度重视业态繁荣这个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香山古城的发展,需要注入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推动香山古城长久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在古城发展动力布局上,公共服务形态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商业业态决定了古城的活力;文化生态决定了古城的吸引力。

  首先,打造有序的社会生态,形成宜居的古城。古城的建设需要根据民众和社会基本需要,综合设置道路、停车、医疗卫生、住宿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公共设施配套,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基本生活需要。生活形态的建设需要以微改造逐步推进,重点保护并修复能代表古城风貌的重要节点建筑,还原当地的生活组织方式,充分激活古城公共文化空间。

  其次,构建古城的商业业态,打造宜业的古城。为了激发城市的活力,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设置各种特色商业,形成各种业态相互共生的局面。重点是要重视挖掘特色餐饮、酒店业等的带动作用。有研究发现,在一些繁荣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餐饮业和文化片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二者相互叠加,促进了古城片区的繁荣。古城与其它地方的独特之处在于商业的独特性,保持其商业业态的独特性,需要避免商业的内卷化竞争、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取向。

  再次,塑造古城的文化生态,打造宜游的古城。香山古城需要有明确的文化生态布局,形成固定的文化地理范围。古城风貌区需要根据其发展特色,分解为几个文化功能区,形成相互呼应、彼此协调而又各有千秋的片区。重点是设置人文景点,抓住关键文化节点,让香山文化绽放光彩。也要激活文化产业,发挥产业对市场的敏感度的作用。还要将香山文化潜在的文化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在古城中有效提供文化供给,使人们对香山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促进古城片区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激发中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活力,构建强有力的精神磁场,最终实现古城风貌区的结构化升级。

  最后,为了实现生活形态、商业业态和文化生态的联动,需要加强各项保障措施。应当从宏观角度来布局业态,设立业态的准入制度。通过有效的结构布局,调控业态结构,避免发展中的短期性行为,为长远繁荣提供基础。同时,这些结构布局服务要契合用户需求,形成供需有效匹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也离不开管理机构的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古城的要素导入,吸引、调整资本、人力、物力和民众的向心力。此外,通过制度性开放释放发展活力。制度不仅仅具有约束性,也具有激励作用。对一些具有瓶颈性的体制机制展开梳理,科学有效地调整体制机制,为古城发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规则,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释放出来。

  ※该课题获评2023年度市社科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优秀”等次。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党西民,课题组成员:蔡艳华 丛子伟 刘建浩 刘成春 郑劲超 周琭璐)

  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山市呈现出城乡老龄化水平倒置的特点,农村养老问题凸显。

  智慧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调研结果显示,中山市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山市在软硬件的投入上可以看出,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可行性;在技术方面,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政策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智慧养老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政策实施效果;在经济方面,智慧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中山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度监管欠缺、需求挖掘不足、政策引导不全面、平台搭建不完善等问题。

  课题组从手段智慧化、主体多元化、服务多层次化三个方面构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图如下:

  一、构建精准化农村智慧养老服务需求体系

  1.打破部门壁垒,强化老年人数据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通过政府民政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卫健委等相关机构,收集和整合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数据,同时整合服务机构的服务供给信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精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行精细化分类和评估。定期调研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掌握服务需求的趋势和变化。建立服务需求分类系统,对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对服务需求进行评估,确定服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确保服务的及时性、精细化和有效性,建立多层次、精细化的需求体系。

  3.加强社会宣传,激发农村老人养老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农村老年人和家属对智慧养老服务的知晓度,更新传统的养老观念,激活农村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

  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市场的努力,更需要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助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层面

  1.健全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供给。从制度规范、服务标准、智慧化管理标准等方面完善智慧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反馈机制。优化中山市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功能,建立统一化标准,提高养老服务供需体系匹配精度和服务供给质量、服务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等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技术研发、智能产品普及推广、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从纵深方向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充分整合资源,强化社会支持体系。政府除做好资源整合协调,同时注重发挥部门合作优势。要求政府各部门进行通力合作,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提高农村智慧养老落地性和易用性。

  (二)市场企业层面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养老服务资源。借助相关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承接和开发公益养老服务项目,开发创新性、营利性服务项目,拓宽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广度。

  2.以养老服务为契机,促进农村特色养老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特色产业,如互联网+红色文化养老、绿色生态农村智慧养老等,让农村老年人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服务享受者,延展农村养老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养老小镇,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村智慧养老生态圈。

  3.集合市场企业优势,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建立“需求收集、线上对接、调配资源、线下服务、服务评价”的智慧养老服务闭环体系。把养老资源整合、养老平台搭建、养老标准制定等社会养老服务力量聚集到平台上来,以充实线下服务的实力,打通“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堵点,搭建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三)社会组织层面

  1.推行党建引领多元社会力量介入养老服务。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培育社会工作、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介入到农村养老服务中,促进党群融合,增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创新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各种非政府组织,激活农村社区内源性力量,激发广大民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协同农村养老协会等社团开展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代际共融养老等服务模式,补牢农村养老服务漏洞。

  3.拓宽人才供给渠道,扩大服务队伍。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如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团队,甚至离退休但仍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年人等群体。

  (四)家庭层面

  1.激活家庭关系,建立家庭支持体系。注重智慧养老服务的实用性,找准服务的定位,评估智慧养老服务如何才能弥补家庭养老的功能缺陷,帮助家庭应对社会变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衍生性风险,努力发挥补充与支持作用。

  2.维系邻里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爱老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和邻里的支持作用,加强与家中老人的精神互动,增加关心频率和沟通次数,加强爱老、敬老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构建标准化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对服务提供者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加强对智能养老终端产品的监管,对进入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企业及组织设立必要的资质要求,以保障能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该课题获评2023年度市社科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优秀”等次。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杨礼芳,课题组成员:瞿志印 李梦伟 潘美意 陈淑梅 曾镜锵 刘佳谋)

  ●责编:陈吉春 视觉设计:解元杰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