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焦点 新闻列表
~~~——

 
2023年12 29
癸卯年十一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12月29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12月28日,中山市2023年度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总结大会召开
攻坚克难,全市“工改”大势已成 协同推进,铁腕“治污”溯本清源
▲2023年,岐江两岸新气象,展现中山发展的底蕴。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12月28日,中山市2023年度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总结大会召开。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中山“工改”项目——广东英得尔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正在兴建。本报记者 文波 摄
2023年,横栏镇裕祥工业园两个批次共有9个重点项目动工。本报记者 文波 摄
通过综合整治,南朗街道大溪河涌岸线已经成为焕然一新的滨水开放空间。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12月28日,中山市2023年度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总结大会召开。

  大会指出,自“工改”攻坚战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念好“谈、移、拆、建、引”五字经,蹚出了具有中山特色的“工改”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完成规划报建建筑面积超2461万平方米、施工报建建筑面积超1768万平方米、规划验收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新招引企业258家、服务本土企业357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940亿元。中山“工改”成效显著、大势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大会还回顾总结了2023年全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据悉,2023年作为中山市治水攻坚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以全面落实央督整改任务为重点,坚持铁腕治污,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直面痛点难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治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本报记者 李红 闫莹莹

  中山“工改”大势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整理低效用地超3.3万亩

  推动新增投资近940亿元

  2023年,市镇村三级合力攻坚,全体“工改”干部日夜兼程奋斗,共同创造了中山“工改”攻坚战优异战果,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当天,大会表扬了一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集体。

  整备土地

  我市整备十大主题产业园内低效用地超1.5万亩,推动52个“工改”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超331.72亿元。

  审批机制

  《中山市进一步优化“工改”审批机制实施方案》出台,累计批复改造方案198个,涉及用地面积11156.12亩,投资额约508.5亿元。

  数字平台

  我市搭建工改通、看地云等多个数字平台,发布81个腾挪园项目招商信息,609家企业完成搬迁安置,发放腾挪安置补贴金额1877万元。

  今年这样干

  ■低效用地拓出“新天地”

  通过“工改”,中山低效用地拓出“新天地”。以创新突破,我市探索出“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综合整治+三生共融”等10种改造模式,推动“工改”拆除整理项目1142个,其中千亩以上2个、500亩以上4个、100亩以上66个。

  以“工改”蓄势,我市整备十大主题产业园内低效用地超1.5万亩(今年9600亩),为产业发展腾出优质空间;推动52个“工改”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超331.72亿元;推动西环高速、孙中山故居周边路网工程、大涌华星南路南段等多个道路项目建成通车,南三公路(南头至黄圃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坦神北路工程主线通车,10个供电项目顺利投产,为现代化、高标准园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落地跑出“新速度”

  通过“工改”,中山项目落地跑出“新速度”。以政策为支撑,我市进一步为改造主体松绑解困,清理113项不合时宜政策,出台涵盖综合指引、国土规划等7大类政策指引83项,政策体系从“1+1+N”迭代到“3+N”,“工改”厂房自持比例从51%下调至20%、厂房限高从50米调整为70米、容积率从最高3.5调整为4.0,创新分割出售、“房开计税”等模式,极大激发改造热情。

  以资金为纽带,我市完善“工改”基金、“周转金+N”等资金支持体系,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改”。通过发放周转金、贴息补助、整合改造奖励资金,为翠亨新区深南电、东凤同安北片区等17个项目注入资金“活水”,有效缓解前期土地整备资金压力,促进项目快速投产达效。

  以审批为抓手,2022年我市出台《中山市“工改”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落实5大方面27个事项39条改革措施,通过全盘谋划、技术联审、联席决策“三个靠前”再造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推动“工改”审批提速从“压时长”的1.0版迭代为“优流程”的2.0版。2023年再出台《中山市进一步优化“工改”审批机制实施方案》,探索集中审核、集中审议、分批集中审签“三个集中”审批模式,以专员、专班、专线“三专机制”保障“工改”审批“一竿子插到底”,推动“工改”审批模式由“放事权”的3.0版升级为“信任审”的4.0版、蝶变为“集中批”的5.0版。

  “工改”以来,全市累计批复改造方案198个,涉及用地面积11156.12亩,投资额约508.5亿元。

  ■产业升级迎来“新突破”

  通过“工改”,中山产业升级迎来“新突破”。以招大引强为目标,搭建招商信息平台,发布“工改”产业园项目63个,挂榜招商项目86个、地块信息180个、厂房资源127个,实现挂榜招商。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暨“工改”产业园招商大会,正式发布“工改”招商政策,成功签约3大类36个项目、用地面积达2359亩,投资额超209亿元。

  以助力“技改”为方向,我市大力推动“工改”“技改”双管齐下,“工改”发力促企业“技改”升级,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强劲引擎。譬如华帝股份借力“工改”,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华帝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加速企业迭代升级。

  ■城乡发展绘就“新图景”

  通过“工改”,中山城乡发展绘就“新图景”。以“工改”赋能乡村振兴,我市采取产权物业与货币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收储补偿,支持“工改”配建产权物业由村集体长期持有,保障改造主体合法权益与长远收益,多个改造项目集体物业价值提升6倍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3万元。

  以执法助力社会治理,我市妥善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涉“工改”行政复议、民事诉讼案件,帮助村集体收回长租期、低租金土地;清理“小散乱污”企业,拆除违法建设和危旧厂房物业459宗,依法查处落后产能企业139家、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企业21家。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利用“工改”腾出的宝贵空间,规划建设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超2500家污染企业将实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减少废水排污口约150个,减少COD排放量约720吨/年。

  ■服务保障释放“新效能”

  通过“工改”,中山服务保障释放“新效能”。我市以信息化为依托,搭建工改通、看地云等多个数字平台,发布81个腾挪园项目招商信息,609家企业完成搬迁安置,发放腾挪安置补贴金额1877万元;调查服务涉改企业超2000家,采取服务措施80余条,确保“工改”就业情况整体稳定。

  明年怎么做

  2024年“工改”用地确保1.7万亩、力争2万亩

  2024年是站在两年“工改”基础上的冲刺之年,大会公布了中山“工改”2024年的低效工业用地整理任务为确保1.7万亩、力争2万亩。坚持以“工改”带动土地连片收储,把牢“工改工”方向,为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提供强有力的空间要素保障。

  政策创新是引领“工改”的最大动力,中山“工改”将坚持以政策为着力点、发力点,紧跟国家及省的政策步伐,对现行“工改”政策进行评估与优化,打好政策“补丁”,确保政策落地;建立健全“政府贴息、银行让利、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金融政策;构建“学习+宣传+贯彻”全流程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对象化的政策宣传,大力提高“工改”积极性。

  审批流程的改革突破是“工改”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我市将以《中山市进一步优化“工改”审批机制实施方案》出台为抓手,推动审批由“一箩筐事项”进阶到“一揽子方案”。做好项目动态监管,坚决防范套用“三旧”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未实际实施改造、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审核各类奖补标准把控不到位等问题,构建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切实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密码,我市将依托“工改”改出的增量空间,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为制造业当家夯基固本。

  招商引资是赋能“工改”的“源头活水”,中山“工改”将配合市招商指挥部,加大招商统筹力度,充分发挥“工改”大数据、“看地云”和“工改”招商等平台优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用好招商“头雁效应”,趁热打铁、乘势而上,坚持“以地招商”和“以房招商”相结合,共同携手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是“工改”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我市将加快园区路网、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连点成片、连线成面,促进产城融合,确保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群众工作的好坏是“工改”成败的关键。我市将做好镇街综合执法指引,上门服务、宣传普法,刚柔并济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做好“工改”示范项目建设,为全市“工改”工作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打造对外宣传窗口,扩大中山“工改”影响力、辐射力。

  2023年中山水污染治理“成绩单”发布

  协同推进

  “六污同治”

  大会回顾总结了2023年全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据介绍,一年来全市坚持一盘棋治理,高位推动系统治水。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两周专题研究治水工作,高位推动治水“大兵团作战”。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四不两直”直奔治水一线、现场办公。“指挥部—治水办—流域专班”三级架构高效运作,凝聚攻坚合力。

  同时,中山层层压实责任,构建网格化治水体系。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签发5份总河长令,号召全市总动员,坚定“主人翁”意识,护河长治、护水长清。健全“河长+治水”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治水架构,广泛动员基层治水力量。建立“河长+治水”督查督办制度,各镇街基层河长落实治水第一责任和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河涌管理水平。

  一年来,中山坚持源头治理,协同推进“六污同治”。年度新建管网1761公里、累计新建3530公里;年度新增12座污水处理厂通水,扩容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天,累计达到216.5万吨/天,较央督时增加93万吨/天。新进场河涌138条,年度新增102条、累计完成316条河涌截污主体工程;年度新增55个、累计完成178个行政村农污治理,治理率提高至80%;累计完成小区排水管网改造838个、工厂雨污分流改造2043个、养殖池塘尾水治理6.1万亩。

  沙溪镇

  ●1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农污治理;

  ●完成2500多亩鱼塘尾水整治;

  ●河涌沿岸110家厂企实现雨污分流;

  ●铺设管网156公里;

  ●完成21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南朗街道

  ●流域14条河涌已有12条实现“消劣”;

  ●探索建立“并联审批”机制;

  ●实施治污工程“举牌验收”制度;

  ●解决大溪河、白企坑等河涌污染源;

  ●建设130多亩湿地公园。

  ●沙溪镇 河涌沿岸110家厂企实现雨污分流

  会上,沙溪镇进行了水污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与分享。

  据介绍,近年来沙溪镇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以“把污截起来”作为消除黑臭的主要矛盾来抓,镇领导、治水办每天与施工班组一起干,以解难点、推进度为己任。

  经过全方位综合整治,沙溪镇实现了河涌水质的快速提升,2023年第二、三、四季度及年度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排名均居全市首位,全域水环境大幅改善。

  “在‘治标’的同时,坚持统筹‘六污同治’,将源头治理分步延伸至每家每户和各个厂企。”沙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镇1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农污治理,已竣工6个,正在施工9个;完成1528家城市面源管控和2500多亩鱼塘尾水整治,河涌沿岸110家厂企实现了雨污分流,实现支管建一段、厂企接一批。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下,顺利铺设管网156公里,接入农污7853户,完成21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9个正在施工,47个正在勘测设计。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水就要从源头抓起。记者了解到,沙溪坚持城市治理与水污染治理有机融合的理念,溯源而上整治岸上“散乱污”,实现工改、治水“1+1>2”的效果。坚决实施“工改”开路,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低效土地“违建”面积逾43万平方米,一大批违建布碎市场、洗水厂成为了沙溪历史;检查涉水企业141家,立案查处3家,大幅削减源头工业污染。

  ●南朗街道 流域14条河涌已有12条实现“消劣”

  会上,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进行了水污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与分享。

  据介绍,南朗全面开展“六污同治”,认真谱好“治水、补水、兴水”三部曲,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流域14条河涌已有12条实现“消劣”,劣V类河涌占比从54%下降至14%,有望实现提前一年全面消除劣V类河涌的总目标。

  据介绍,近年来南朗不断创新治水模式,通过抢进度探索建立“并联审批”机制,把办公室“搬”到了施工现场,打破审批环节壁垒;率先实施治污工程“举牌验收”制度,让村民代表、乡村工匠全过程参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共同“举牌验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坚持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水污染治理成效的“金标准”,实现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进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比例、养殖池塘尾水升级改造工程竣工验收面积三个指标位列全市前列。

  同时,南朗将治水与“工改”、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和旧厂房改造,果断淘汰高污染、低效能的工业企业和养殖鱼塘,解决了大溪河、白企坑、泮沙排洪渠等河涌污染源,实现水质大幅提升。同时,在实施横门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的同时,科学谋划生态补水工程,建设130多亩湿地公园,采用“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湿地净化”工艺,对中心城区内7条河涌进行生态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域河涌水体容量小、枯水期径流小和断流等问题,营造了可持续的优质水环境。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