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将在2024年建成通车,中山紧抓历史机遇,对全市低效工业园进行改造,以破解工业用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的难题。
中山全市拆除整理的低效工业用地已超3万亩,在“工改”过程中坚持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努力做到一村一策、一企一策。“我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模式和方式。比如有些企业主有自主的产业,我们就通过‘工改’的方式完善用地的手续,延长土地的年限,然后就把这个地块实现了全部或部分的改造。”中山市翠亨新区工改办副主任孟庆光说。
为加强深中产业联动,中山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规划传统产业配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形成高效集约化的全新实体经济生态。“我们现在所处的地点就是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一些创新型、成长性比较好的项目,我们都会引入进来。”中山西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俊如是说。
借助“工改”,中山清理113项不合时宜的政策,出台涵盖全面的“工改”新政策83项,大力推动审批提速增质,审批时间压缩三至六个月,部分“工改工”宗地项目改造方案审查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至少节省15至30个自然日。今年前三季度,中山GDP同比增长5.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2%,增速均排名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