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焦点 新闻列表
~~~——

 
2024年01 23
癸卯年十二月十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01月23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2023年,我市在生态环境领域荣获国家、省级荣誉12个,在全省首创突破性工作6项
守护“中山蓝”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长江水库山水相映。
▲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暨执法比武活动场景(资料图片)。
▲组织学生在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研学(资料图片)。
▲市生态环境局调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度(资料图片)。
  324,14,100%,120%。

  这组数据分别对应的是,中山全年收获324个“好天气”;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4位;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全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截至2023年底,60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部完成,完工率120%,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治理任务……每一项数据背后,显现的都是中山生态环境“颜值”更高了,“气质”更显了,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2023年,中山市生态环境领域荣获国家、省级荣誉12个,在全省范围内首创突破性工作6项,公众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度较2022年再提升。2023年,中山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大”数据背后,是生态“微”场景的构建。这一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环保共性产业园”;全省率先打造国产化“信创智环”平台,赋能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创新;“一案三查、顶格索赔”推动损害赔偿改革创新……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图/本报记者 文波

  聚能

  “环保共性产业园”建设助力“工改”

  2023年最后一周,位于小榄镇的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举行了一期投产暨二期动工仪式。作为中山市单宗用地面积最大的低效工业用地升级改造项目,它同日获颁2023年度中山“工改”十大示范项目,带来了从源头上破解传统生产“散乱污”的新思路。

  中山是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环保共性产业园的城市。2021年,借全市的“工改”东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率先提出建设环保共性产业园,通过将同一产业或同一地区企业生产加工或设计等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产污环节聚集,实现集中生产、集中设计、集中治污、集中供热等,同时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聚集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建设共性产业园,是一场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更是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环保管理理念的一大升级。”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表示,“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将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解决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年间,全市首创并推进7个环保共性产业园建设,预计到2024年,多个高水平环保共性产业园将在中山建成运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环保共性产业园示范标杆。中山在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道路上,正在书写一份“中山样本”。

  聚心

  农污治理举牌验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工后,污水截走了,河涌不再黑臭。如今,老少村民经常来这里休闲,周边工业区的人也喜欢过来。平日晚上和周末人气都很旺,是村里的网红点。”2023年12月20日,濠涌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村通过验收,成为南朗街道第二个整村竣工验收的行政村,村党总支书记严嘉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保障农污治理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和“一次建设、长久使用”,农污工程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实施举牌验收工作,在验收关键工序需要镇街、施工、监理、村民代表四方责任主体在场,采取拍照、录像等手段记录工程验收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让村民成为工程“验收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更得民心。

  在全市的农污治理工作中,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不仅创新性地实行了“举牌验收”,也以“两表一图”实现了农污治理工程的“长效”。即将完工时,要求各镇街和施工方绘制完善工程项目“两表一图”(农污治理评估表、入户调查表和农污治理运行图),明晰工程脉络,让农污治理工程效果更清晰。

  此外,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每周召开重点工作碰头会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已累计召开80余次,抽调局内精干力量成立农污治理工作专班,及时跟进、指导、督促农污治理。2023年以来中山市日均农污工程建设人员投入量稳定在2500人左右,建成污水管1029.2km,雨水管66.41km,立管改造783.90km。

  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农污治理开展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更是带领农污专班人员多次下基层,对21个镇街农污方案、施工设计图进行把关,下沉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督导帮扶,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多次到镇里、到村里开展农污宣讲活动和答疑会,解答村民的疑惑、消除村民的顾虑,村民也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改变为主动参与农污治理。

  截至2023年12月,中山市222个涉农行政村(社区)中178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1年年中的25.7%大幅提升至80.2%。

  聚智

  数字化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我们已全力打通生态环境‘数据壁垒’,通过国产化数据库汇聚国、省、市三级超70个业务系统,10大类60多亿条数据,为环保‘智’理提供安全数据支撑。并且为中山市10个部门50余个应用共享数据,共享数量超1000万条,切实发挥数据应用价值。”站在智慧环保平台巨大屏幕前,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科负责人表示,中山智慧环保信创建设项目作为智慧中山城市治理领域建设中的一个子模块,是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及软件应用,打造的全省首个依托信创技术实现的智慧环保平台,具有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等优势,保障环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据了解,项目依托中山市政务云平台与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等基础建设,通过整合国、省、市70多个的系统数据,形成了一库、一展示、一门户、三体系、多平台的数字化业务体系,建成了涵盖水、气、土、固废、污染源、环保执法等要素的一体化大系统,打造了国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线上生态环境局”,并成为全国首个国产化智慧环保平台。“线上与线下”生态环境局相辅相成、有序衔接,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获得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和2023年广东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并入选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数字政府建设优秀应用案例。

  聚智赋能,构建起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智慧环保信创项目利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建成涵盖大气、水环境、危险废物、重点污染源等全要素的点线面、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其中,大气方面共布设300个微观站、31套高空AI、251个录像机和502个摄像机;水环境方面,共布设2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743路视频监控和22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危险废物方面共安装1007个高清视频监控;重点污染源方面共安装1737套在线监控设备和394路视频在线监控。

  随着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中山市生态环境系统智能治理的率先落地,形成全省应用最广的非现场环保监管。依托已建成的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重点污染源全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山实现了全市域生态环境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非现场监管。

  自建成以来,平台共推送超2000条数据异常线索,从过去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发现预警并实现科学应对。其中广东中山某铜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废水案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该案的初始线索便来源于平台的监测数据异常报警。2023年5月,平台通过数据异常智能分析,还助力执法人员查处全省首宗超总量排污案。

  聚力

  鼓励公众参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该案的典型意义在于生态损害赔偿的刑事和民事互动,通过同步追究违法企业的刑事、行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严惩违法排放污水的违法行为。因为该案涉及企业长期违法,主观恶性非常强,适用惩罚性赔偿可以提高违法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遏制将来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2023年11月,广东省中山市某铜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废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获生态环境部点赞,获评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该案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检察机关、当地镇政府,与赔偿义务人进行了两轮磋商,鉴于该公司长时间恶意违法排污主张了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中央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中山致力于这项工作的推进与改革,已逐渐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中山对案件在行政、涉刑案件办理过程中同步开展损害赔偿工作,提高办案效率。”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由中山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合作开展损害调查,并邀请检察机关参与磋商,请其提供法律支持并监督案件办理,通过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和部门间密切沟通,确保行政立案、刑事追责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同步推进,实现“一案三查”。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作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使用全方位手段遏制企业环境污染行为,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制度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环境公共利益。

  公众的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3年6月,一场全市各镇街齐参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山市2023年“六·五”环境日活动在金钟湖公园开展,中山市26支“绿色护航”队伍以及市民纷纷加入健步走队伍,在青山绿树间感受生态之趣、生态之美;2023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中山特种兵·环保24小时”首条生态研学路线,串联起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单位、近零碳社区等5个优秀环保教育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低碳环保旅行新思路;2023年,中山向全市发布“微光行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计划,以“环保微光”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形式,常态化延伸至镇街,开展“万物有灵”生物多样性摄影巡展、录制《蜜蜂》环保课程并组织全市380所学校观看学习等,全年共开展40场环境宣教活动;2023年11月,由“广东生态环境”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公众号联合制作推出“双碳”主题原创连环画系列《省市联合原创连环画!消失的TA去哪了……》,以“蓝天野”“黄土喵”“兔小净”等原创动漫形象,讲述对抗“二氧化碳大魔王”的漫画故事,成为11月生态领域原创微信推文新亮点,累计获得百万点赞,助力广东省生态环境公众号一举拿下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公布的11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榜榜首位置。“及时准确的环保宣传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不断对环保法规进行宣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自觉做好生产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宣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链接

  ●全年无重度污染天气

  2023年中山收获324个“好天气”,同比2022年减少19个污染天。

  ●推进治水民心工程

  中山农污治理率由2021年中的25.7%提升至目前80.2%,美丽乡村更宜居。

  ●探索环境监管新模式

  约600家工业企业已纳入排污单位环境自主管理平台创新开展“观察期”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严密法治护航生态环境整治

  “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554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53宗;处罚金额6266.31万元。

  ●共享共治

  首创并推进7个环保共性产业园建设。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首批48个无废细胞创建完成。

  固体废物在线监控平台全面运行,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进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深化“智慧环保”建设

  打造全省首个全面国产信创替代应用,汇聚全省最全的市级生态环境数据集,环境执法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监管。

  ●优化环评审批提速

  实现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建立涵盖全市782个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台账。

  ●环境宣教“上新”

  开建全市第一个生态文明体验馆;开展40场活动,生态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文旅领域及学校;全省首创推出“双碳”主题出圈原创连环画,获百万点赞。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