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万棵桑树进田园”,重现桑基鱼塘风貌,打造一批样板示范工程,是中山践行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后续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副科长张严发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在小榄、板芙、三角、阜沙等7个水产养殖大镇种植桑树超6000棵,在3月底前全市计划种植桑树超万棵。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雪琴
■500棵桑树苗为鱼塘添新绿
上午10点30分,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板芙镇相关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共计约100人已经到达植树地点——广福村白蕉海鲈养殖基地。挥锹挖坑、填土夯苗、提水浇灌……大家一到植树现场,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
微风拂过,一棵棵新栽种的桑树苗迎风挺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天种植桑树500棵,今年全镇计划分批种植2500棵。”板芙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黄帝凌介绍,在春节前,板芙镇已经开始着手种植,截至目前已经种植1400棵,后续的1100棵将分批次种植。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批桑树在种植前已经挂了不少绿色小果实,毛茸茸的煞是可爱,两个月后,这批桑果就可采摘。此前,小榄镇也开展了“万棵桑树进田园,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植树活动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种植了桑树苗260棵,绿化面积约1300平方米。张严发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在小榄、板芙、三角、阜沙等7个水产养殖大镇种植桑树超6000棵,在3月底前全市计划种植桑树超万棵。
■桑基鱼塘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过在鱼塘边种植桑树,重现桑基鱼塘风貌,力争打造示范性美丽渔场,从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张严发表示,对于珠三角而言,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是最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此次种植桑树,不仅保护了传统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更希望借助渔业产业的发展,乃至鱼塘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带动本土农文旅融合发展。
参加植树活动的郭振强是广福村白蕉海鲈养殖基地的合伙人之一。谈及桑基鱼塘,郭振强描绘着小时候采摘桑果、下河摸鱼的美好场景。对于眼前1400亩白蕉海鲈养殖基地的规划,郭振强和几个合作伙伴已有初步规划,利用现有场地,结合刚种下的桑树、塘内的白蕉海鲈,打造成研学基地,让前来参观的市民了解白蕉海鲈产业。
当谈及桑基鱼塘的未来发展时,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他们的愿景:“我们将结合尾水治理工程,继续探索和发掘桑基鱼塘文旅价值,通过以点带面打造示范点的模式,展示中山桑基鱼塘特色风貌,使其成为中山农文旅发展的新名片”。站在广福村白蕉海鲈养殖基地,倒映在水中的小型生态景观,与岸边迎风招展的桑树,成了鱼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山日报微博
中山日报微博


 扩展
扩展 收缩
收缩 默认
默认 朗读
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