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跨越千年文明 重返历史现场 新闻列表
~~~——

 
2024年03 13
甲辰年二月初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6版 2024年03月13日 跨越千年文明 重返历史现场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正把握历史机遇 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关键一跃”
一“桥”飞架东西
我市开通8条“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实现深中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基本全覆盖。通讯员 罗诗龙 摄
“工改”破解中山产业空间和产业格局多年困局。图为小榄同乐社区广福大道工业园“工改”项目拆除现场。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致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样本,建设美丽乡村。图为大力发展研学游的五桂山桂南村。 本报记者 张倩 摄
3月12日早晨,深中通道的桥梁沐浴在朝阳金色的光芒中。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历时7年多建设的深中通道也将迎来通车。位于深中通道珠江西岸桥头堡的中山,把握历史机遇,正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身关键一跃。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

  孕育大机遇、大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正驶入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合作的新阶段。横卧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中通道,一桥之通,将直接把中山与深圳这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距离拉近,东西两岸的互相作用力将大为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对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均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肩负起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任的中山,如果能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中下好“先手棋”,能在加快强镇兴村中实现自身协调发展,那么必将加速实现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跃”。

  策划/吴森林 采写/本报记者 黄凡

  先行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3月初,深中通道开始隧道沥青路面施工,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已经全线贯通的深中通道,中山一端蜿蜒向伶仃洋,在天气晴好时,背后能看到深圳前海的高楼。24公里,20分钟,这是深中通道未来通车后深圳与中山的距离。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要依托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来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2024年元旦刚过,中山传来《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印发的好消息。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珠江口东西两岸“六个一体化”取得初步成效。

  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2021年底,中山市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主战略——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通过主动拥抱“区域一体化”发展,拓展中山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2022年的下半年,广东省委深改委就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加速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硬连接”“软联通”,中山在发挥“衔接”作用中有自身优势。从地理位置看,中山一桥之隔的,是改革尖兵深圳,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历史使命;中山邻近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几大平台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中山加快与周边城市融合,也将促进平台之间的过渡、衔接融合。另一方面,深中通道,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目前最短的通道,半小时内车程,带来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物理空间快速融合;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使命,则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度化学融合增添了一座无形之桥。

  对要素配置最为敏感的产业已经先行。深中通道开建时,深中两市企业已先行布局,中山一些镇街主动前往深圳招商。2022年,广东省委深改委就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改革部署更进一步加速推进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以深中一体化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深圳、中山从营商环境、产业、交通等6个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两批共69项重点合作事项加速落地。深中谋划共建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首次联合开展全球招商。目前,位于民众街道的深中合作创新区起步区已集聚了比亚迪、彩讯科技、东方龙大、诚亿平板等多个深圳项目,产业类型涵盖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作为“东承”两大主力,中山火炬高新区创新能级提升,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项目封顶,西湾光学研究院动工建设,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实验室投入使用;翠亨新区全面加快建设,中山生命科学园、康方湾区科技园投入运营,华润燃气总部基地完成建设。“大湾区组合港”方面,截至去年底,中山港海关已支持中山市4个港口与深圳盐田港、蛇口港开通8条“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实现深中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基本全覆盖。

  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构建。2023年11月底深中通道主线贯通,南中城际已于2023年动工建设,近日中珠城际翠亨新区马鞍岛段启动初步勘察钻探作业,深江铁路中山段也正有序推进。

  可以说,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趋势,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为转型期的中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孕育新的希望。

  面向大湾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桂风起涌春潮”。在市博览中心的中山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专题展览现场,LED显示屏上播放着中山“工改”的宣传片。700多天的中山“工改”工作以“浓缩”的方式,在展馆中呈现。展馆规划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括序厅、四个主厅和尾厅,聚焦回答中山为什么要开展“工改”、“工改”难在哪儿、如何开展“工改”、“改”出了什么成效等问题。

  工业立市的中山,产业是实现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中山产业转型面临的“手无寸土”之困,是一道既涉及多方利益又存在许多遗留问题的棘手难题。

  2022年1月4日,中山市召开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全市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号角。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关乎中山产业空间、生态环境、城乡形态、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关乎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他指出,全市上下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果中山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推不动,腾不出足够的产业用地空间,深中通道就将成为“过道”。

  2023年12月28日,中山再次召开总结会,会上宣布,700多个日夜里,全市已通过“工改”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联动9000亩土地在规划上“商住转工”,实现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连片整备超3万亩,服务新招引企业258家,优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357家,推动新增投资额约940亿元,带动全市签约落地的招商引资投资额破千亿大关。

  中山“工改”从根部解决了问题,破解中山产业空间和产业格局多年困局。结合现有产业布局、产业用地及各镇街“工改”情况,中山已跨镇街谋划新材料、新能源、健康医药等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超40万亩。与此同时,中山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领,联动高端装备、光电化学、灯饰照明、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产业集群,做优做强“4+6”中山“新十大舰队”。

  在深中通道通车之年的2024年,中山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打造深中经济合作区,建立健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深度融入深圳产业链供应链。交通方面,将强化“海陆空铁”交通衔接,建成深中公交枢纽站场、深中航空港,开通跨市公交线路,深化“组合港”合作,做好深南中城际前期工作。创新方面,将构建“反向飞地”合作模式,打造“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格局。营商环境方面,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推动超80项改革,新增100项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方面,将共建高端人才社区,打造深中“半小时”优质生活圈……

  中山也将持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包括:深入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谋划建设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加强在绿色产业、科技创新、青年创业、医疗康养等领域合作,加快澳门-中山青年创新创业园建设;深化与广州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协同,与佛山共建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推动与珠海、江门等地设施衔接、产业协同,携手共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中山还将加快打造重大发展平台。火炬开发区将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翠亨新区将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样板区”,岐江新城将打造中山城市新客厅,中山还将支持各镇街创建省级平台,推动小榄镇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板芙镇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三角镇创建省级化工园区。

  中山将全力构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以立体化大交通建设,打造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枢纽,促进中山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可以看到,中山正在更深入地融入大湾区大产业体系,向更开放更包容的发展格局迈进。

  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广东在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2023年,广东省委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这是整体提升广东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

  中山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也面临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也必然要按照广东省的部署,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探索“中山样板”。2023年,中山市落实省委部署,以镇街为主战场,提出“1388”行动(即:坚持党建引领、打赢打好转作风、低效工业园改造、水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实施强镇八项行动和兴村八项行动),再次焕发镇村的改革活力,带动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聚焦“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目标,中山实现了“百千万工程”良好开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山小榄镇、三乡镇、古镇镇3个镇上榜;南朗街道崖口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小榄镇永宁社区等15个村(社区)入选。小榄镇率先启动党建引领结对帮扶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组成6个帮扶小组,结对帮扶6个经济薄弱的村(社区),致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样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三乡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打造独具三乡特色的“样板”镇。“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发展成为区域特色经济明显的工业城镇。崖口村、桂南村、永宁社区等15个村(社区)入选,示范创建主要方向为和美乡业、和美乡貌、和美乡治等内容。

  2024年,《关于聚焦“强、美、治”目标 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议案》成为“1号议案”。乘势而进全力推动“经济强”,攻坚克难全面打造“城乡美”,久久为功全域实现“社会治”……

  中山的“百千万工程”,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开展。回望中山改革开放的进程,快速发展离不开镇村释放的发展活力的推动。在新一轮发展中,镇村能否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能否在产业分工中再塑竞争优势,能否再次“敢为人先”,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当下,正是中山奋发图强的时机,是中山在高质量发展实现关键一跃的重要时期。

  伶仃洋畔,珠江潮起。向“湾”图强的中山,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日夜兼程!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