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

 
2024年03 20
甲辰年二月十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4年03月20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的几点思考
  陈果夫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的审议,来自南京博物馆的宋燕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博物馆的建设故事,总书记认真听完并叮嘱宋燕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赓续?习近平总书记思考良多。历史的纵深,造就了时代的气韵。总书记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殷殷嘱托让笔者也不禁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中山“文化兴城”这篇文章,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健全文化兴城机制。统筹宣传、文旅、民政、财政、农业农村等力量,建立跨部门调度机制,以抓“规划、机制、要素”为基础,以抓“项目、主体、平台”为支撑,坚定不移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一把手工程”,聚焦规划、机制、要素等突出环节,打通文化产业发展堵点、难点。在规划上,突出文化产业布局规划的前瞻性、衔接性和差异性,紧扣国家和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全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目标,构建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将中山打造成大湾区文化引领型城市。此外,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专业领域拔尖人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与使用,着手建立文化人才及后备人才数据库,深入实施文化人才、文化名人培养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引导激励、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复合型文化领军人才。

  二是深挖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从高速入口的“孙中山故乡人民欢迎您”到孙中山故居,从中山影视城到孙文西路步行街,孙中山先生始终是中山最有竞争力的文化名片。用好孙中山这张伟人名片,深入挖掘各镇街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主动作为,系统研究、梳理、提炼,将郑观应故居、里溪党员教育基地、黄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各类旅游资源串点为线、连线成面,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最富特色的中山文化旅游品牌。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找准创意、打造亮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有效集聚人气。

  三是构建立体宣传,打造出圈文化IP。近年来,无论是《狂飙》的江门,还是南方小土豆蜂拥而至的尔滨,特别是今年各地文旅集体“卷”上热搜,这背后都有文化IP的打造,中山敢为天下先的香山文化、博爱包容的侨乡文化无疑都为文化IP的打造提供了沃土。注重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运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开展立体式、全方位宣传,进一步推广文化,并探索与主流搜索引擎等开展战略合作;大力开展节会营销,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联合、媒体跟进的“四位一体”整体营销机制;在车站、高速路口等活动空间和场所,投放宣传资料,设立展示长廊,构建全景、全时、全要素的大宣传格局,品牌形象“铺天盖地”,全方位覆盖。

  作者系2024年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板芙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统一战线工作办公室)主任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