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瑞村充分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方面持续发力,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4月25日,带着探寻“文明密码”的目的,记者一行走进龙瑞村。
■“三线”整治进阶了两个版本
“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60年,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和发展。如今,不仅环境越来越美,乡风也更加文明了。”4月25日上午,在龙瑞村,谈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村民文姨言语间满是喜悦。
据她介绍,从2021年开始,龙瑞村开始大规模实施“三线”整治行动,将村里原本悬空的“蜘蛛网”全部进行了整治,实现“颜值”安全双提升,此外,村内因地制宜设置的垃圾分类亭,也改变了村民垃圾随街丢弃的坏习惯。
据龙瑞村党委书记刘锦源介绍,近年来,龙瑞村坚持“环境也是生产力”理念,将“三清三拆三整治”作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其中单是“三线”整治,就进阶了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完工时,村内基本实现了‘横平竖直’的整治效果,但还是存在‘三线’乱拉乱接的可能。因此,2023年,我们又推出了‘三线’整治2.0版本。”刘锦源告诉记者,2.0版本的“三线”整治相较于第一个版本,更符合龙瑞村村民的生活习惯,是通过新建1套多网融合光纤网络承接运营商现有用户,再拆除原有杂乱、多余的线缆的方式,有效杜绝“三线”乱拉乱接现象。此外,考虑到乡村信息通讯未来需求,施工时还特意为5G网络布点、智慧杆、物联网等信息通信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和承载量,有效避免了后续反复整治、重复投入的问题。
事实上,为了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龙瑞村在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外,还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村自来水管网改造,两大公厕升级改造,建成街心公园、石碉楼公园、村主入口景观标志、龙瑞文化馆、孝文化长廊、儿童乐园等。
■共建共治,实现文明风尚长久不衰
乡村环境美了、“颜值”高了,如何丰富乡村“内涵”,实现文明风尚长久不衰?
据刘锦源介绍,近年来,龙瑞村大力实行村级民主议事协商机制,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搭建“线上+线下”双覆盖议事平台方式,定期开展村民议事活动;建立户代表网格微信群,开展政策宣传、答疑解惑等工作,完善“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
同时,设立“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龙瑞代表联络点,每月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通过微信、电话、座谈、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和意见建议,并做好台账登记,落实跟踪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此外,村中还成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引导群众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维护本村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2022年,我们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会,通过凝聚村中乡贤人士、企业家、侨界群众等力量,实现乡村治理‘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刘锦源表示,接下来,龙瑞村将继续深入推进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村创建成果,助力全村各项事业稳健发展。
本报记者 王蔚然 余兆宇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