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蔚然
■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升级
2010年起,为解决港口镇胜隆社区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胜隆社区创新推出校巴接送服务,租赁了两辆校巴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社区居民只需到胜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时接送孩子即可。随着胜隆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配备绘画、棋艺、阅读、篮球、乒乓球等功能场室后,慢慢地,这个校巴接送点变成了“校巴学堂”。这里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课余娱乐需求,更在细微处体现了社区对儿童成长的关怀。校巴上的小电视不断播放着安全教育视频,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到自我保护的知识,而“校巴学堂”的触角更是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课堂,以及美丽的乡村,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小榄镇的“大脚丫妈妈故事团”。这一项目通过“博爱100·创益菊城”公益创新大赛孵化而来,已经在小榄图书馆扎根,并面向全镇3-10岁儿童及家庭推广亲子阅读。
这些贴心的儿童公共服务项目,只是中山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缩影。
中山还建立市、镇街、社区(村)三级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和家庭、司法、社会的综合保护体系,为全市儿童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以儿童发展为目标,持续拓展儿童参与空间
3月30日,“活力港口”系列文化活动之“童绘港口·活力绽放”——2024年港口镇儿童友好书法绘画作品展在港口镇文化中心开幕。此次活动旨在以书画为媒,展现儿童视角下的友好城市构想,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爱家、爱港、爱国的深厚情感。展览汇聚了184件精心创作的儿童书法和绘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场展览不仅是儿童们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山市在儿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山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从政策制定到实践落实,都致力于为儿童打造更加广阔的参与平台和空间。
如东区街道,全覆盖实施的社区儿童议事会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议事会为孩子们提供了表达意见、参与社区治理的机会,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区街道则成立了首支“儿童观察员”志愿服务队,这些小小观察员们以童真的视角去发现城市的点滴变化,用稚嫩的语言去讲述发展的故事。
 
				

 
          



 中山日报微博
中山日报微博


 扩展
扩展 收缩
收缩 默认
默认 朗读
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