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解决5条首发公交线路停车问题,拟新增1条首发公交线路
~~~——中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寻绿色发展路径
~~~——
~~~——第六届中山市幻彩流年科幻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出,本月16日前可观展

 
2024年06 03
甲辰年四月廿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06月0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讲好“生态故事” 共享“低碳福利”
中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寻绿色发展路径
神湾育才学校各楼楼顶都安装了光伏设备。本报记者 文波 摄
  从政府到企业,从学校到社区,中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在这里,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双碳”目标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转化为现实。无论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还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中山市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态文明的执着追求。

  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创新环保教育形式 讲好中山生态故事

  “生态酷跑挑战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趟环保教育和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之旅。”6月1日,中山市2024年“美丽中山·绿色运动全民大赛”在东凤镇和穗湿地生态园拉开帷幕。通过这场挑战赛,市生态环境局将体育运动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让市民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今年5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策划环保主题宣传,并积极推动宣传下基层,植根在中山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偏远农村、老旧社区、中小企业、中小学校园,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自觉成为环保的支持者、参与者。

  5月30日下午,由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生态时尚展演大赛在沙溪理工学校举行。这场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环保主题活动,不仅为中山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发创意的平台,更是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实践。

  “双碳”主题原创连环画,以蓝天野、黄土喵、兔小净等动漫形象为主角,讲述它们解决生态岛环境危机的故事。该系列作品不仅以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了大量粉丝,更以其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环保政策和法规转化为市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通过动漫形象的冒险故事,市民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漫画发布后,引发了众多市民的点赞和讨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连环画是教育孩子环保知识的好方式,同时也让成年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

  市生态环境局还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研学公益活动,绘制了一张独特的中山生态研学路线。这些路线贯穿中山市的自然景观、生态保护区、绿色社区和环保教育基地,旨在让市民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

  今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教育体育局首次设立“环保副校长”,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中山市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先行先试。

  环保副校长将利用其专业优势,指导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少学校已开始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例如,迪茵公学通过组织春耕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环保的重要性。西罟小学则通过将废弃材料转化为艺术品的方式,传递“无废”理念。

  探寻“双碳”发展的中山路径

  “今年我们计划推动20户人家安装光伏设备,目前已经有3户村民主动找到村委,确定在自家房顶安装光伏设备。”近日,神湾镇海港村党委副书记朱剑始终于等来村民主动申请在自家楼顶安装光伏设备的消息。

  海港村光伏设备安装计划的顺利推进,是中山市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市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及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目标,推动了一系列低碳发展措施和项目,全面探索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出一条“双碳”发展的中山路径。

  海港村是中山市“光伏整村推进试点村”之一。作为全村首位安装光伏设备的村民,朱剑始已经感受到了光伏设备带来的便利,“根据2023年用电量估算,我们一年能省下一半电费。”

  根据估算,一户安装约40平方米光伏设备的人家,在晴朗天气下日均发电约25度,按照0.4元/度的电价计算,月均发电价值约200元,年均可达2500元。

  目前,海港村芒冲片居民家庭光伏已完工2户,海港村、竹排村村委公共建筑光伏通过专项债支持,共完成了10处村委会物业光伏;同时在专项资金支持下完成了竹排村新能源路灯改造。

  “我们会继续推进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完善海港村及竹排村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持续扩大示范引领作用。”神湾镇生态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包括神湾镇在内,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尝试节能空调PHCER项目的申报,目前已有75个项目获批并成功取得核证减排量。

  在碳普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山市首批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于2024年1月通过竞价完成交易。近70个项目业主参与了此次交易,成交量接近5000吨,产生了超过30万元的交易收益。这次交易的成功,不仅为项目业主带来了经济上的回报,也为中山市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及广东省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中山正积极响应国家和省低碳发展战略部署,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共筑绿色低碳的未来。

  “今年,中山将持续推进翠亨新区、神湾镇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推进整片整村分布式光伏工程,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市民建设光伏。”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谭兆腾介绍道。

  在示范引领的基础上,中山也在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双碳”行动。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手段,引导市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很多市民感觉“双碳”好像离自己很远,但高质量发展中就包含低碳绿色元素,这也是检验发展质量的一点。

  此外,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结合社会热点,如夜市经济,将夜市打造成为绿色低碳体验区,通过环保游戏、低碳积分兑换礼品等形式,吸引市民参与低碳生活实践;推动生态文化进全市中小学校园,联合市教体局录制环保课程,组织全市学校学习,覆盖大量学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的意识。

  通过这些举措,中山市正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民参与的“双碳”行动体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未来,中山市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专家观点

  打造全民参与

  美丽中国建设的标杆

  ●杨中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会长)

  中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力度大,干劲足,措施创新。在学校、机关、乡村、社区、基地等多个层面全面开花,无论是学校环保副校长、生态委员会,还是乡村生态学馆、公众生态酷跑,都富有特色,通过部门联动、政校联动、政村联动,为全面提升中山市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确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中山市近期开展的生态环境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希望持续坚持,并注重开始绩效评价,打造全民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标杆。

  ●周如南(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中山市的生态环境教育传播打造了全方位多主体的传播生态网络。全省首个环保副校长设置,让环保理念进学校;创建生态学馆,让生态环保理念有阵地;举办受众群体广的生态体育活动,让生态环保理念有群众基础。这种寓教于乐的嵌入式教育创新,打造了生态环境教育传播的“中山模式”。

  ●田易凡(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教师)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理论结晶和宝贵经验,是指导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通过通俗易懂的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有利于激发民众由“思想自觉”向“行动自觉”转变,形成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中山创新探索的“政校联动”“政村联动”等模式,将生态文明思想带进校园、走进乡村、融入社区,鼓励群众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加快绿美中山建设进程,并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陈晓华(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副院长)

  中山这座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走出了一条推动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道路,全社会共同践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指导的绿色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得益于中山多维度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和举措,通过创新探索“政校联动”“政村联动”“政社联动”等模式,系统集成式推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全面构建大生态传播圈,有效提升了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实现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行动自觉,从而蓄积起巨大的绿色发展动能,以绿美生态建设推进“百千万工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