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2016年12月28日,西人工岛在嘹亮的船笛声中破土动工,拉开了深中通道建设的序幕。如今,历时7年多建设的深中通道即将通车。
时钟拨回到2015年12月21日,这是一个让珠江口两岸人民铭记的日子——深中通道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西人工岛位于矾石水道西侧,东侧与隧道衔接,西侧与深中大桥非通航孔引桥衔接,规划面积有19个足球场那么大。它承载着桥、隧快速交通转换的重要功能,是整个深中通道项目的关键节点。
2017年9月18日,经过近21个月的奋战,第57个超大体量钢圆筒勾勒出“海上风筝”的精彩一笔。和港珠澳大桥一样,西人工岛围护结构采用钢圆筒结构方案。它的围堰岛壁由57个填满沙的巨大钢圆筒构成。每个钢圆筒直径28米,与国际标准篮球场的长度一样;每个钢圆筒高度在35.5米至39.5米之间,相当于13层楼高。最大的钢圆筒重量近700吨。
2021年3月26日,西人工岛5个岛头防护结构减载沉箱安放到位,顺利完成安装,为后续挡浪墙等结构施工奠定了基础。同年5月19日,该岛现浇隧道敞开段浇筑完成,标志着西人工岛主线现浇隧道主体结构完工,为实现隧、岛、桥转换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年11月28日,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正式贯通。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在满足基本交通服务基础上,还设置隧道管理站、救援站、通信站等必要的运营管理设施,以及路政、交警和消防执勤点等。今年1月23日,岛上最高单体建筑——海底隧道配套通风设施风塔顺利封顶。目前,西人工岛的海上“中控系统”主楼、隧道“呼吸系统”风塔、海上“能源系统”开关站、海上“安全系统”消防站均已完成建设。
“海上风筝”雄踞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又一多功能新地标正熠熠生辉。
文/本报记者 黄凡 何淼 图编/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