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圳的广东唯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在这里定制厂房,实现“拎包入住”。该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热塑性弹性新材料。“我们预计投资2亿元,购置诚艺·外沙科创城的定制厂房及新设生产线设备。在中山达产后,预计我们的产值将比现在提高1倍。”该公司总经理植石昆说。他看中这里厂房7米多的楼层高度,可满足材料生产和后期自动化设备配套需求,而且园区的规划也符合该公司后期继续增资扩产的需求。植石昆表示,作为制造业企业,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厂房,这样可以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客户更有安全感。
“我们第二片区的招商也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引进了国内多个城市的20家新型材料企业。”罗流猛介绍。第二片区计划招进50多家企业,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第二片区新的一期也正在拆除整理中,即将启动建设。
■深耕产业链 智造园区有了“西”引力
在中山市联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投产1个多月的厂区车间,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起来了。联拓电子是一家主营户外庭院灯、室内风扇灯的灯饰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国家。
“我们今年4月搬迁到‘粤深·湾区智谷’园区,5月就正式投产。”该公司总经理蒋定华介绍道。联拓电子原本只在深圳总部设工厂,他们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多在中山。如今,通过在中山设置分公司,企业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提升。“不仅厂房租金可以节省2成以上。依靠小榄五金产业配套的完备,采购成本更有优势。”他表示,借助通车便利,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土地、用工等生产运营成本,总部与分公司的沟通交流、协同发展也将提速。按照目前中山工厂的运转趋势,下一步企业还计划进行增资扩产。
“粤深·湾区智谷”园区是中山第一宗集体土地转国有招引合作企业的“工改”项目,由小榄镇绩东二社区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推进改造。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完成整体验收并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已实现封顶,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该项目的招商运营团队,是来自深圳的粤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一期整体招商率为91%,既有本土企业,也有外来企业,不少企业是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生产灯饰、锁具等五金类产品。”项目运营总监王强告诉记者。和联拓电子情况相似,大部分企业入驻前,其供应链配套就在中山。下一步,园区拟瞄准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机遇进行招商。
广东柯伲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技术部技术经理吕龙飞告诉记者,企业早期在东莞设厂,但由于智能锁产品相关配件对五金行业要求比较高,大多数五金零部件的供应链配套仍以小榄镇为主。考虑到小榄镇五金配件产业基础雄厚、相关配套资源齐全,以及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优势,再加上深中通道通车后带来的巨大交通便利,柯伲斯最终决定在中山小榄镇布局。据测算,企业因此每年可节约200万元的综合成本。
■产业载体变大,再造一个产业新中山
企业不约而同在中山“安家”布局,看中的不仅是中山的产业基础,更看好中山产业发展的未来。
900天的工改,让中山产业空间“变大”,一批低效工业园退出历史舞台,一批高端的产业载体正在陆续建成投产。数据显示,“工改”项目容积率普遍从改造前的0.65提高到3.0以上。
在三乡镇古鹤村,原本低效工业园古鹤建材城已蝶变为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目前,入驻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的6家单位中,有两家来自澳门,分别是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和澳门药厂商会。在中山市板芙镇深湾村,板芙镇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园区由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牵头头部会员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方共同投资建设,将为无人机产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厂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南头镇,宏基e谷·黄科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已吸引一批外市高新企业入驻。在火炬高新区,“工改”让高新区腾出足够空间,得以稳步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构建“一基地六园区”发展格局。
据市工改办介绍,到2024年末,中山计划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5万亩,“工改工”占“工改”总量比例不低于80%,预计新增厂房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通过“工改”,中山正围绕智能家电、光电和智能终端、健康医药、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显示、研发和高端制造、科创和总部经济等,建设十大万亩主题产业园,再造一个产业新中山。
统筹/黄凡 采写/本报记者 王帆 黄凡
见习记者 盖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