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A02版:跨越 新闻列表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助推粤港澳 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2024年06 28
甲辰年五月廿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A02版 2024年06月28日 跨越 扩展 收缩 默认

长虹为笔描绘新画卷 无问西东融湾共发展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助推粤港澳 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对中山、江门等城市而言,深中通道的开通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图为江门市俯瞰图。
▲去年6月,深圳、中山举行联合招商大会。
◀宝安将因为深中通道的开通,与珠江西岸城市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图为宝安中心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上,一条巨龙“上天”“入海”,横贯东西。

  历经7年多的建设,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们创造了世界桥梁史新的奇迹。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通车后,两端之间原本2小时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之内。横跨伶仃洋,连接深广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

  这是一条跨越的通道、联通的通道、创未来的通道。

  跨越伶仃洋 融“湾”成“圈”

  珠江,是我国径流量第二大的河流,伶仃洋天堑,则是亿万年来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河流演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修建一条跨越珠江口、伶仃洋的通道,是一桩能止住“叹零丁”的世纪工程。

  这一跨越,首先是对自然条件限制的跨越。

  珠江口是标准的Λ形内湾,长久以来,东西两岸的陆路交通必须向北从内湾顶端绕行,两地陆路来往极其不便。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其中明确深中通道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广东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深中通道具体路线,并采用“东隧西桥”方案。

  这一方案,明确了珠江口由“Λ”变“A”关键一横的位置,同时意味着两地最直接的连接路线将有93.3%的路程经由海上经过,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当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宋神友作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在《深中通道工程关键技术及挑战》一文中直言,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条件极为复杂。深中通道设计总负责人徐国平也认可这一观点——从工程建设角度来看,深中通道的建造比港珠澳大桥更具挑战。2010年,他刚参与完成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便到深中通道项目开始前期研究,是最了解深中通道技术细节的人之一。

  同时,这一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本区域的未来发展空间。靠近中山的西段以桥梁为主,其中的中山大桥和深中大桥各跨越一条珠江主要航道,并且通过万顷沙互通桥与广州南沙相连。靠近深圳的东段是水底沉管隧道,从一条主航道的水下穿过,水下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在宝安一侧的东人工岛还建有水下互通设施,可以直接连通宝安国际机场。

  不久前,深中通道完成交工验收,公布工程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包括世界最高桥面、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等等。这一工程,克服了强台风频发区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抗风、4个半月时间快速筑起一座人工岛、32次完成8万吨重标准沉管毫米级对接等世界性技术难题。

  项目通车之际,建设者们慷慨万分。面对复杂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工程师们发挥卓越创造力,跨越原有技术鸿沟,攻克严苛的施工条件、难度极高的工艺要求等一系列难关,用高超的技艺在伶仃洋里构筑起一道稳固而壮观的水上、水中通道。

  深中通道设计使用年限达到100年,深中大桥通航净高为未来50年船舶发展趋势预留了空间,是面向未来的世纪工程。

  这条上天入海的美丽丝带,是人类智慧的瑰丽作品,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们敢于跨越天堑的意志象征。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