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B10版:桥见未来 新闻列表
~~~——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机遇, 中山以“六个 一体化”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2024年06 28
甲辰年五月廿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B10版 2024年06月28日 桥见未来 扩展 收缩 默认

“海陆空铁”融合交通 “无问东西”同等服务
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机遇, 中山以“六个 一体化”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6月16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沈仲 摄
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中山市首台深圳医社保自助机在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线。本报记者 刘万杰 摄
  深中同城,更进一步!

  在深中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之际,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日前在深圳召开,首次披露两地联合编制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概要及进展,一场携手共赢的“双向奔赴”,为两地一体规划、双翼齐飞、协同发展描绘出振奋人心的路线图。

  有形的“桥”,让深圳与中山连接彼此; 无形的“桥”,让深圳与中山融入彼此。随着顶层设计、“软硬联通”加速推进,伶仃洋上奏响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的强音。

  本报记者 陈伟祺 付陈陈

  深中“海陆空铁”无缝衔接

  深中同城,如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日前,在一场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分享了一段童年记忆:“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去中山温泉(宾馆)。我们那时从香港去中山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概念,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很快,他带孩子从香港到中山,一小时左右就能到了。

  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去年6月28日,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的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签订《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深中两地从“海陆空铁”全面发力,推进交通无缝衔接,深入实施交通一体化。

  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时间越来越近,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海陆空铁”交通网越织越密,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更多双向奔赴:深中航空港、跨市公交枢纽、中山港新客运码头万事俱备,将与深中通道同步投入运营,为旅客提供“跨市无感”、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中山神湾港—深圳盐田港成功牵手,中山第9条深中组合港航线开通;中山与深圳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这是深中两地携手推动交通一体化的缩影,更是一场高效务实的“双向奔赴”,深中同城将从想象成为现实,“半小时生活圈”触手可及。

  打造“大交通”,既需要疏通对外“大动脉”,也需要畅通内部“毛细血管”。打开地图,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跃然纸上。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这也是近年来中山交通发展的攻坚方向。

  对标深中通道通车时间,中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与深中通道的对接互通工程,加快打破一个又一个城市交通瓶颈,构建“海陆空铁”全域综合交通体系,深度参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拥有布局密集、互连便捷的高快速路网,是一座城市高效联通的体现。当前,中山正以“60分钟通达湾区相邻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为目标,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全面提升各镇街与深中通道的衔接效率。目前,高速公路网现有8条已通车,中开高速、南中高速顺利推进。到2025年,中山市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20.6公里/百平方公里,密度位居全省前列,中山市与周边所有城市中心城区将实现一小时通达的目标,从全市所有高速出入口出发,都可以在30分钟内进入深中通道。

  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是中山人期盼已久的心愿,也是加速融入“轨道上的湾区”的发展需要。2024年3月,南中城际动工,标志着中山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更值得关注的是,南中城际的项目规划还预留东接深圳的城际轨道接口,为深南中城际埋下伏笔。目前,深南中城际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深中携手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深中产业协作迈向纵深

  深中“硬联通”不断升级背后,带动了两地内要素流动愈发便捷,让城市之间的科技、人才、产业的交流更加高效、快捷。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东承战略的“桥头堡”“主阵地”,是深中产业联动向纵深发展的先行者。近年来,中广核、华润燃气、江波龙、新益昌、戴思乐等一批深圳科创龙头企业抢滩布局、加速集聚,中山生命科学园、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等一批聚焦科创产业的平台载体陆续投用,翠亨新区创新密度不断提升,参与大湾区乃至全球科创合作的底气越来越足。

  走进深中合作创新区起步区,只见一幢幢现代化高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特普智能电器制造基地项目、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速落地,“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深中联动对企业的魅力在于珠江口东西岸资源整合带来的放大效应,两岸资源整合带来的机遇和潜力巨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业城市,中山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39个工业大类占33个,是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基地,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省级专业镇,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集聚优势和配套优势。

  对岸的创新之城深圳,拥有各种新型研发机构近13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市重点实验室39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万家。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6.23万件,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23.05%,持续保持在全国首位。

  世界级湾区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强劲的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圳和中山,正好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通过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合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围绕产业协作,深中两地一直紧密联系、互动频繁:去年6月,深圳、中山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开创了珠江口东西岸联合面向全球招商的先河,宣布共建珠三角第一个跨珠江口经济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

  在深中经济合作区以外,中山通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腾挪空间,跨镇街规划建设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和产业承载空间,打造中山“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服务支持深圳“20+8”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据统计,中山开展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来,共腾出3.6万亩低效工业用地,预计推动新增投资1177亿元,今年一季度“工改”项目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7.1%。

  近两年来,中山、深圳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先后成立了中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等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将产业协同的范围从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产业链,由“深圳创新+中山转化”模式向共同研发、合作生产转型升级,为两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也标志着,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一体化与协同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越来越完善。

  正如所见,深圳研发、中山制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深圳和中山上演着“双城记”故事,推动着两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深中融合打造“无差别”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其优劣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构成。深中营商环境的同频共振,不仅是两地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政策均等化、服务同质化、管理同城化、发展协同化是中山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的主方向。近年来,中山以《推动中山市与深圳市营商环境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为作战图,开展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三年行动,线上设立“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线下互设“深中通办”专窗,实现生产经营、人才服务等领域633个政务服务事项“深中通办”,3120个事项“网上可办”,96%事项“零跑动”,100项高频服务“秒批”,140项政务服务“视频办”,推进深中政务服务标准衔接、规则对接,推动合同签订、身份认证、票据盖章跨区域互认与核验。

  作为推动“深中融合”的重要支点,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始终走在前列,继开设“深中通办”专窗后,前不久,中山市首台深圳医社保自助机在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线。这意味着,深圳市民在翠亨新区办理个人参保登记、少儿医保参保登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深圳医保、社保、税务业务,不用跑回深圳,在翠亨新区即可实现24小时自助操作。翠亨新区深中联动的清单还在不断延伸,截至目前,翠亨新区已实现与深圳宝安、深圳龙华等地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可办理深圳地区事项超过230项,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两地事”。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中山更是主动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先进地市,出台《中山市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公布民办学校、电动车销售等10类综合监管场景清单,有效破解了综合执法领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检查等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同时,持续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改革,以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监管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然而,深中营商环境的同频共振远不止这些:共建深中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成立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对标深圳建设“智慧海关”,实现信息化远程监装和在线监管以及“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业务在线办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推动执法信息和专业技术资源共享……

  放眼当下,深中两地营商环境的同频共振正进一步深化。随着两地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多务实合作的成果将一一落地,共同推动珠江口区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民生领域演绎美好“深中故事”

  “博览中心—前海湾”票价18元;深圳企业或深圳企业中山分公司在中山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业务可享受专人上门服务;深中医疗保障实现“免垫资”“免申请”“享专窗”“简备案”和“齐监管”,两地参保人乐享同城待遇……围绕两地市民关心的跨市交通、公积金业务、医保业务等民生问题,6月14日,“深中融合专场问政”进行了详细解答。

  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变量是民生问题,民生有保障,社会秩序就容易维护、治理就有基础。近年来,中山聚焦民生服务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但这绝不仅限于多解决一些“牵肠挂肚”的难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更要在政策宝库中“淘宝”,从发展大势中“抢先”。

  如推进深中人才社区建设,中山翠亨集团与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深中探索共建高端人才社区新起点。推动与深圳高校以“政府+高校+企业”模式联合培养研究生,2023年通过“单考单招本科、3+证书本科、三二分段专科、中职获奖免试专科”等多种途径,中山6所中职学校向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优秀毕业生201人。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山)ECMO救治中心,对包括深圳在内的外省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协助深圳多家医院累计培养ECMO专业技术人才11人。

  深中两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正结出丰硕果实,亦为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建设省级改革实验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中山法院要加快推动实施与深圳中院六个方面19个司法合作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这不仅是市中级法院贴近服务“六个一体化”工作部署,提升司法规则机制“软联通”能级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山扎实推动深中两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

  按照《深中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两地也逐步建立起检察公益诉讼合作机制和跨区域办案合作制度,联合开展金融诈骗风险专项排查,共同打击治理跨境偷渡走私活动。通过加强法治服务保障、执法监督合作、社会治理联动等举措,深入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具体任务落地落实。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