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夏威夷中山乡亲冯赛源出国41载,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侨领,致力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牵线
~~~——
~~~——

 
2024年07 08
甲辰年六月初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4年07月08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侨”见文化魅力 “桥”见发展机遇
夏威夷中山乡亲冯赛源出国41载,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侨领,致力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牵线
冯赛源在涌边村的古树下沉思。(资料图片)
近距离看深中通道,冯赛源真切感受到这个“巨无霸”的魅力。
冯赛源的老家,就在曾氏大宗祠旁边。
扫一扫,看相关视频
  目睹伶仃洋上“巨龙”腾起,深中通道开通将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冯赛源很是感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鼓励新生代的海外华人华侨多回家乡看看,不仅是文化寻根,还可结识新朋友,迎来更多机遇。”

  11岁前,冯赛源是一名中山的“沙溪仔”,涌边村的杜婆桥旁、古樟树下、宗祠庙宇,皆是他与小伙伴们尽情撒欢的天地。41年后,冯赛源身为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校区国际部主任,习惯了“空中飞人”式的生活,忙碌之余,他仍不时抽空回到家乡中山,为中外文化、教育、经济的交流牵线搭桥。

  文/图 本报记者 廖薇

  幼年的他与“曾望颜”祠堂为邻

  秋去冬来,春回夏至,一年四季流转,冯赛源常年往返于美国与中国之间。仅是2023年,他便回来中国不下四趟。

  每次回国,只要行程可行,冯赛源都会尽量抽空回家乡中山看看,给祖母的灵位敬香。“小时候,多亏了长辈的照顾。”这次,记者一行跟着他一同走过杜婆桥、古樟树、大宗祠,老屋就藏在沙溪镇涌边村的一条小巷里,站在阳台上看,曾氏大宗祠近在咫尺。

  根据《中山村情》记载,这座恢宏的宗祠始建于清代,于2002年重修。它的顶上立着两只“直头狮子”,大门处还有两座石质“鼓台”,用以欢迎荣归故里的贵人。按当地的说法,只有出了“大人物”的祠堂,才有这等规格。它的隔壁,则是始建于宋代的北极殿,供奉着庇佑民间风调雨顺的北帝。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里捉迷藏。”在冯赛源的印象中,这两座建筑曾作为米仓和发电厂,也装满他愉快的童年回忆。

  当我们走进祠堂,看管人曾超强一眼就认出了冯赛源:“赛源现在很有出息啦!高大了,更帅了。”曾超强与冯赛源父亲曾在同一个生产队劳作。他热情地向我们详细介绍祠堂里的堂联与名人。原来,曾氏族人乃孔子学生曾子的后裔,祠堂内悬挂有“翰林院编修”横匾,是清朝道光皇帝赐予香山历史名人曾望颜的嘉奖。曾望颜是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擅长诗文书画。祠堂中也印刻了他的手笔——“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那是曾望颜为西山寺题写的楹联。

  “近年来回国交流多了,我才逐渐学会说普通话,也开始练习中国书法。现在,我能看懂这里大概七成的中文了。”清秀端庄的方块字,让冯赛源不由驻足凝视,“以前都是来去匆匆,没想到我家附近的这座祠堂隐藏着这么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 他自觉,这种崇文重教的氛围也在无形中指引了他的成长。“我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学无止境,我现在还在攻读瑞士的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位。”

  家乡话始终是他的家庭语言

  离开沙溪时,冯赛源只是个懵懂孩童,他甚至不清楚当年父母要将他带往何方,以为只是一次难得的远足。“我都没有来得及跟同学们好好告别,也没带什么物品用作留念。”

  对11岁的他而言,夏威夷是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这让年幼的他内心既好奇又害怕。“当时国外并没有太多给新移民的语言支持服务,为了融入新生活,我只能刻苦自学英语。”他默默承受着青春期的焦虑、茫然。后来,他发现,参与运动和交流作业是结交朋友的好办法,于是,他选择加入学校的运动社团,并学会了玩美式足球,且因为出色的学业成绩,他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尽管孩子们的英语越来越流利,在家里,冯赛源的父母仍坚持以家乡话为家庭语言,并时常制作家乡美食、过中国节日。冯赛源很感激父母的决定。如今,他能说隆都话、粤语、普通话,以及日文和英文,这使他成为连接老华侨与新生代之间的“桥梁”。他帮助新移民尽快适应异国生活、帮助回国寻根的华侨收集信息……因为热心协助侨团事务,年轻的他很快成为一名侨领。

  为中外交流牵线搭桥

  出国前,冯赛源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在夏威夷,父母在屠宰场打工的辛劳,他都看在眼里:“冰寒的工作环境中,体型庞大的猪、牛摆在他们面前等待切分,我的父母显得那么瘦小。”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从九年级开始,冯赛源便利用课余时间,到报社、餐厅、政府等部门做兼职。“有时候,我一次打三份工。”这种勤工俭学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他1999年便进入美国夏威夷州政府,担任经济及旅游部发展专员,后又被委派至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校区担当国际部主任。这个职位,让他得以有更多机会与中国打交道,回家乡的次数也愈发频繁。

  早在1997年10月13日,中山市便与夏威夷的檀香山市正式签约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二十多年来,檀香山和中山两市互派访问团70多批次,人数逾千人次,交流合作范围涵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经贸、旅游、环保等多个领域。

  这些活动中,也常见冯赛源的身影。如2011年,他协助中山市博物馆等单位在夏威夷征集华侨历史文物;2023年,他陪同夏威夷水仙花皇后到访中山。

  回想这么多次中山之旅,冯赛源表示,最难忘的一次,是2023年11月28日,他与来自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海外侨领一起畅游中山。他们先后走访了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沙溪镇、南区街道、翠亨新区等,学习制作传统茶果,体验非遗马家枪,参观孙中山故居,了解黄圃腊味的“前世今生”,挖掘中山小家电产业的国际魅力,并近观了深中通道,感受这座超级工程的雄伟身姿。

  “那天刚好是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之日,我在大桥下抬头望去,好家伙!它真是一个‘巨无霸’。”冯赛源感叹,这些年回国,他真切感受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新月异。“小时候,因为交通不便,爸爸很难得才带我去岐江桥一带游玩一次。如今,连接城市之间的桥梁越来越多,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至深圳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是过去的我所不敢想象的事。下次回中山,我一定要体验一下。”

  冯赛源常常鼓励新生代华侨华人多回中国走一走,不仅是为了文化寻根,“你还可以在这里交到许多新朋友,发现更多的未来机遇。”身为海外中山人,他愿化作一座桥,连接不同的群体,联通中外的交流,为家乡的发展牵线搭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