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极具潜力的“宝地”
据悉,案涉土地位于西区街道沙朗片区,东临大型工业厂区,西接广珠城际轨道,周边产业氛围活跃,交通路网发达,是一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地。然而,这片“宝地”一度陷入多起复杂的纠纷旋涡中,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时间回拨至2021年12月,某建筑公司与城投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双方约定由建筑公司租赁案涉土地3年,期间建筑公司不得转租、分租,如有相应情况且城投公司依约解除合同时,建筑公司需交还土地,并自行负责转租、分租户的赔偿问题。双方还特别约定,在租赁期内如遇政府征收、城投公司处置土地资产或者需开发土地,建筑公司须交还土地,城投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2022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盘活闲置土地,城投公司决定回收、开发案涉土地,依约提前3个月通知了建筑公司,可建筑公司却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城投公司无奈诉至市第一法院,经依法审理后,法院判决建筑公司应于2023年12月30日前清退并交还案涉土地。
■盘根错节的租赁关系
“土地面积大,分租、转租户很多,这些商户对抗情绪激烈,案件的执行难度不小。”2024年1月,案件立案执行后,执行员陈标科在初次实地调查时察觉土地上的租赁关系错综复杂。
原来,建筑公司租赁案涉土地后,把土地分租给了几户商家;部分商家承租之后,又转租给了其他商户。陈标科惊讶地发现,现场有驾校、洗车场、能源公司、建材公司、废品收购站等十几家商户,各类集装箱、建筑废品、生活废品、废旧金属堆满了角落。
“为了做生意,我们都住这里了,绝对不可能搬!”见到执行员时,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大声吼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陈标科冷静分析并制定了详尽的执行方案:建筑公司作为分租主体,应主动与商户沟通,妥善处理转租分租纠纷;法院力求以平和的方式执结本案,如仍有对抗执行的情况,必要时实施强制手段。
今年2月初,执行员上门通知各租户要在当月12日前腾退土地,拒不履行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执行员还指引租户可对建筑公司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利。
在情、理、法并用下,案件初见成效。驾校等部分租户主动牵头,自行迁出了案涉土地。
由于当时临近春节,有回老家过年的租户无法按时腾退。征得申请人同意后,执行员电话告知租户们可在节后回到中山再行处理。
“感谢理解,让我们能安安心心过年。之前是我们冲动了,回中山后我们一定尽快搬离。”面对善意文明执行,先前对抗情绪最大的建材公司老板深受触动,表示愿意主动配合法院执行。越来越多的租户也主动搬离了案涉土地。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广阔空间
5月下旬正值“龙舟水”时期,强劲的雨势使得搬迁进度接近停滞。在降雨减弱后,剩余的租户仍未重新开始行动,搬迁的时间一拖再拖。
“不能再拖了,必须要来场收尾行动。”为了避免耽误土地回收,执行员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多次到现场督促租户加快搬迁。最终在6月28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前,所有租户腾退完毕。城投公司与建筑公司现场办理了土地的交接手续,案涉土地得以顺利交还。城投公司深信,伴随深中通道开通的“东风”,这块土地将发挥出振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巨大潜力。
把握深中通道通车机遇,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过去一年,市第一法院助力“工改”攻坚,高效办理涉“工改”案件86件,案件涉土地面积138万余平方米,有力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广阔空间。今年以来,该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267家企业巧用“活封”执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记者 余晓霖 通讯员 贝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