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大桥时代·走读湾区 新闻列表
~~~——惠州市水东街等文旅街区的改造经验,可为中山“香山古城”焕新升级提供参考

 
2024年10 14
甲辰年九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10月14日 大桥时代·走读湾区 扩展 收缩 默认

点亮老街区 秀出新IP
惠州市水东街等文旅街区的改造经验,可为中山“香山古城”焕新升级提供参考
惠州市合江楼、水东街一带。
东坡祠与现代化城区隔江相望,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祝屋巷里开了不少咖啡茶饮、餐厅、民宿、文创店。
惠州西湖。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和中山市孙文西路旅游休闲街区双双入选。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惠州和中山一样,通过改造和打造品牌IP,让老街区重新焕发生机。

  近日,“大桥时代·走读湾区”采访团记者深入惠州城区走读文旅发展。在老街改造方面,水东街、祝屋巷文旅街区已经成为当地的文旅IP。惠州市惠城区借助苏东坡文化IP、惠州西湖IP引流,旧街区串起特色景点,增加吃住行购的配套,形成“连着游玩”的过夜游,进而拉动消费。这些经验,对中山当前打造“香山古城”,激活老街区文旅活力,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总策划:伍学标 李庆辉 总统筹:程明盛 林小军 策划:吴森林 陈晔 黄凡

  统筹:本报记者 黄凡 采写:本报记者 黄凡 江慎诺 摄影:本报记者 文波

  千年老街打响“夜经济”名号

  和中山市孙文西路一带的老街区有相似之处,水东街也曾是惠州市城市繁荣的见证者。惠城桥东,历史上是归善县府所在地,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的水东街,在清末民初,曾经商贾云集,商业林立,百业兴旺,成为东江流域盛极一时的商贸中心,见证了惠州商业兴旺鼎盛时期的历史。

  “我们这里刚举办完一场奥运主题的啤酒节活动。”负责水东街一期运营的奥动文化旅游投资(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磊向我们介绍道,“本地人或经常来惠州的人都知道,这里夜生活很精彩,说明我们‘夜经济’的名号是完全打响了。”陈华磊说。据了解,水东街打造的是新“夜”态IP。酒吧、咖啡茶饮、轻餐饮、文创,搭配节假日各类演出、平时各种“造”节,老街的“夜经济”激发了城市的“夜生活”。

  老街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老城中心的水东街,曾经因为城市规划的变化、商业转移、形态落后而破败落寞。2008年,惠州市政府着手对水东街进行改造,一期按统一风格修建,改造后如何规划和盘活,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摸索。

  5年前,项目引入了运营公司,奥动文化旅游投资(惠州)有限公司中标拿下街区一期的经营权。陈华磊说,当时看中的是这里老街区曾经的名气和地段优势。街区受到惠州西湖旅游景区的辐射,重新修建的“合江楼”就在街区里,与惠州江北的商业中心仅一江之隔。他们做完街区规划和装修,即将招商时,却碰上突如其来的疫情,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在惠州市、区多个部门的支持下,水东街根据实际招商业态特点,打造了“夜色惠精彩”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结合节假日消费需求,策划各类非遗和文艺活动,成为节假日热热闹闹的百姓“大舞台”。得益于连续几年坚持做活动引流,水东街的新“夜”态的名气开始传开,还申报成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随着运营进入良性循环,我们也启动了新一轮的业态调整。”陈华磊表示,现在老街白天人流较少,在“夜经济”基础上,他们正在引入能够自带流量的连锁品牌,丰富街区业态同时,进一步帮助街区引流。

  惠州市也有意识地将非遗文创搬进水东街,丰富老街的文化味。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便是其中一家。这里一楼是陶瓷体验,二楼和三楼是陶瓷展示。惠州市东平窑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丽慧告诉记者,将研究院设在这里,就好比“回家”。东平窑的老窑就在附近,和水东街一样历史悠久,有动人故事。如今水东街改造一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吴丽慧在这里开辟展销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东平窑,让东平窑的文化走得更远。

  老社区改出西湖边上“慢生活”

  没有水东街的“悠久历史”,曾经“老破小”的祝屋巷经过“爆改”,也一跃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

  走访时,落日余晖正洒向惠州西湖,爱树·观湖书院门外,年轻的小伙以书院为背景,面向西湖边,架起直播设备,弹唱了起来。绕过书院往后走去,是有1200多年历史的“元妙古观”,观内青烟袅袅。这便是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祝屋巷的所在位置,临国家5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藏着建于唐朝的古观,曾为“西湖八景”中“桃园日暖”所在地。

  如今发展文旅的“黄金地段”,在改造前曾经是一片“老破小”街区。据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副书记杨惠萍介绍,这里大部分的楼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左右,有的是宿舍楼,有的是村居,居住人群比较多元,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管理难度大。现在,经过7年改造的祝屋巷,已经发展成为惠州城区的网红打卡点,主街两边,开起了咖啡茶饮、餐厅、民宿、文创店,到了夜晚更热闹,充满人间烟火气,完全变了样。

  老旧社区是怎样蜕变成“文艺范”满满的打卡地的?杨惠萍表示,关键因素有两个。第一个因素是2017年,社区引入了专业运营团队英秀文创有限公司。当时年轻的团队找上门来,觉得这里的条件很适合打造类似厦门的“曾厝垵”,希望从居民手中租下房子,进行改造。但居民起初并不抱希望,认为是在给他们“画大饼”,不肯把房子租出来。为了打响头炮,居委会将自己所在楼栋租给了那些年轻人,改造成“样板”。头炮打响后,越来越多居民愿意将老房子出租改造。第二个因素是2020年,惠州市委、惠城区委对整个片区投入了3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推动三线入地和雨污分流,对主街外立面进行修缮。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撬动了2亿多元社会资金的投资,逐渐形成了业态丰富的旅游街区。

  英秀文创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木勤介绍了祝屋巷的改造经过。起初,商户最担心“网红街”昙花一现。为打消顾虑,英秀文创有限公司自己先投入改,再带动其他商家参与改。2017年,李木勤和创业团队租下居民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咖啡馆、小酒馆,慢慢营造出氛围来。“五合院”“观湖书院”等都是他们的“作品”,其中观湖书院用了3年时间改造。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改造,祝屋巷的改造已经突破了100家店。

  街区慢慢有了名气和人气,看到希望的居民开始转变态度支持。与此同时,社区里主体多了起来,有业主、原居民、租户、商户、游客。人群多起来了,如何进行管理?2020年,社区开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示范点。在祝屋二巷街口,挂着一块巷长的牌子,上面有巷长的名字和电话。“我们找到居住在每个片区的热心党员作为巷长,通过他们,社区与居民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化解矛盾。”杨惠萍说,“平时巷子里井盖坏了,路灯要修了,他们会及时反馈给我们社区;居民有诉求,也会找他们和我们沟通,形成一个畅通的沟通机制。”例如,前几天,有居民通过巷长反馈附近商家夜晚音响声音太大,经社区协调,商家调整了声量和播放的时间段。

  “我们还成立了惠州市惠城区祝屋巷文旅协会,我担任会长。”李木勤补充道。随着街区改造深入,怎样才能确保街区改造思路的一致性,让居民和商家都满意?成立祝屋巷文旅协会,由商家代表、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协商自治。协会成为居民、商家、社区沟通协商的桥梁。通过互相对接,协会引导商家共同按规划设计改造,布局适合的业态,帮助商家资源对接。同时,协会还会定期组织市场考察,学习国内其他优秀文旅街区的经验,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优秀的商家都“搬”回来。

  李木勤表示,为适应市场的变化,街区的业态不断微调,例如原先经营的服装业态慢慢搬离,目前片区业态以民宿、美食、文创、休闲咖啡为主,主打吃住行游娱购。西湖美景加美食民宿加文化创意,2023年,祝屋巷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将点连成带,打造连片休闲街区

  站在合江楼上,近处便是水东街,望远可见西湖一带。如今,“水东街二期”正在打造中。与一期的重建不同,水东街(二期)坚持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共生共存,是反映民国骑楼商贸文化的代表性街区,整体保护“两街九巷十六处”历史建筑,既保留了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老店铺,也引入了主题咖啡店、轻餐铺等新业态。

  惠州市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资源开发与推广股股长杨猛向我们介绍道,水东街一期连着二期,过了一座桥,对岸便是临近西湖的另一处步行街。惠州是国内目前现存东坡“苏迹”比较多的地方,共有近20处,基本位于惠城区。两三公里范围内,有东坡祠、合江楼、嘉祐寺旧址(正在修缮)、西湖等人文景观,再远些地方还有苏堤、东新桥、西新桥等,这些景点都留下苏东坡的许多故事。换言之,这些景点都有苏东坡作为“代言人”,自带流量。

  如何将“流量”变“留量”?惠州市惠城区正在打造一条环状的旅游带,打造演、读、游、展、购、宴、宿“七位一体”的文旅新业态,推出“东坡”先生City Walk线路,构建东坡寓惠文化游径、东湖旅店抗日救国文化游径、水东骑楼商埠文化游径、东江夜游文化游径、东平窑陶瓷文化游径等。

  市民游客白天可逛西湖和各类文化景点,步行到附近的老街区便有吃住的配套,晚上还可以在水东街、祝屋巷去体验休闲夜经济,足不出区就能领略惠州山水人文之韵。老街区经过改造后,不仅自成IP,也成为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配套和纽带。差异化的多种文旅IP,不仅互引流量、互推流量,形成流量共享的流量池,两日游、多日游,连着玩的休闲游览,也成为可能。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年,宋代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留下了许多故事和著名诗篇。如今,惠州人正不断丰富这笔文化遗产,将它和文旅发展结合起来,发扬光大。

  思考

  中山“香山古城” 如何加速改造?

  今年国庆期间,孙文西步行街焕然一新。美食文化周在这里举办,香山剧场每晚举办非遗汇演,“人从众”让这里热闹非凡;中山百货大楼等代表性建筑焕新改造,美食餐饮休闲业态入驻,开始试营业……中山“香山古城”正在加速改造,意欲打造面向大湾区的文旅IP。

  香山古城的东西和南北向轴线,由孙文路、拱辰路等道路勾勒形成。两条轴线串起了多个文旅景点:东西向轴线上有月山公园及古城墙、孙中山纪念堂、中山市博物馆、孙文西步行街;南北向轴线上有逸仙湖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从善坊等。目前,孙文西路步行街、从善坊、月山公园、孙中山纪念堂等“点”和“线”相继开工改造,点将被串联起来成片,形成过夜游的游玩路线。

  在改造中,基础设施先行,才能起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据了解,根据目前孙文西步行街基础设施的短板,未来将进行“三线”入地,配电和雨污分流改造,增加停车场配套,骑楼加固和外立面修缮,提升街区整体的业态经营承载能力和游客接纳能力。

  找出自身特色,才能形成IP。据了解,孙文西步行街一带将延伸打造“慢行街区”,将孙文西中路、兴中广场、从善坊、博物馆等轴线上的景点串起来,增加特色餐饮、特色文创、文化展览、娱乐配套,一条龙服务游客吃住行需求。

  通过走访惠州对旧街区改造经验做法,记者认为,目前香山古城已经从基础设施先行入手,同时整体性的规划也正在同步制定。怎样打出自己的IP,需要在做好调研基础上,找准香山古城的定位,按照规划一步步打造出中山特色,避免后期因偏离实际无法开展打乱计划,或因特色不足无法形成IP效应。

  其次,改造要坚持“长期主义”,前期先形成“试点”和成功个案的示范带动作用,用成效带动中后期社会投资的参与。例如引入具备市场意识和运营经验的专业机构,引导更多的业主参与改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的投资,让业主和民间资本成为香山古城改造的主体力量。

  再次,旧街区的改造,也是完善社会治理的过程。一方面,可学习祝屋巷的共治共享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熟人社区”,化解改造中的纠纷矛盾,实现和谐社区。另一方面,改造是由多元主体参与,成立由多元主体代表参与的文旅协会。在改造时遇到风貌管控、业态管理、卫生管理、文明营业、法律纠纷等问题,均可通过这一桥梁展开沟通,及时化解矛盾,达成支持改造的共识,形成共治共享的格局。

  香山古城的打造还要注重“连片”和流量“互相加持”的整体性。在改造过程中,要将中山的名人IP、博爱精神融入其中;要整体统筹,畅通点与点之间的微循环,增加文旅项目体验的深度,达到互相引流,互为配套,共同把“香山古城”的大IP做起来,把“流量”变“留量”。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