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至今,一项农房风貌提升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11月底将完成初期改造项目,为这片历史悠久的社区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高倩荷
■农房喜穿“新衣”
村中地标春晖楼焕发新生
江尾头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启明介绍,2023年,该小区长堤街沿线的农房已有30多户进行了外立面提升;今年,小区将改造重点放在了长堤街二巷和江尾头文化广场周边的12户农房上。这些农房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不仅外观焕然一新,更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
屹立于江尾头小区文化广场的春晖楼,是村中的标志性建筑,也在这次改造中得到了重生。这座由华侨乡贤捐赠、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曾因老旧而于2015年空置至今。“春晖楼的外立面进行了粉刷,内部的老旧缺漏也得以重新修葺,完工后正在等待盘活利用,计划用作展馆或者文旅创意基地。”黄启明是土生土长的江尾头村人,对江尾头小学旧址所在的春晖楼充满了浓浓的乡情。“基本上江尾头的80后、90后都是在这里上小学,如果能够盘活利用,乡里乡亲都会非常高兴。”黄启明说道。
“改造工程初期是有些不理解的声音,但居民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积极配合,甚至主动提出农房风貌管理。”黄启明认为,这些转变离不开江尾头小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专班和志愿者的不懈努力。
为了顺利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工作,今年9月以来,由多部门组成攻坚小组,与江尾头小区“双联双助”结对单位组成志愿者,进入每家每户宣传讲解改造内容、政策支持等,化解村民“心结”。
家住江尾头中街7号1栋的陈素芬今年73岁,早年在外面从事建筑营生,如今退休在家栽花弄草、整治家里的农房。“现在把整个外立面重新粉刷和修补了,铁门也和村里统一风格重新安装,整个焕然一新。”陈素芬的住宅房始建于1976年,整体外墙已经陈旧斑驳,屋顶破漏,借这次农房风貌升级工程的契机,进行了翻新。
■人居环境整治获得较大提升
此次农房风貌提升工程还与“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相结合,使得人居环境整治获得较大提升。
2024年,江尾头小区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工程包括环山道整治提升、一河两岸沿线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等项目;除此之外,江尾头小区内部还大力推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六乱整治”“三线整治”等,在尊重历史文化与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小区现状,打造一条可听、可看、可学、可体验的文旅游览线路,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龙母公园、江尾头文化广场及长堤街等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美化了江尾头主干道一带的村容村貌,更增强了小区的整体协调感和美感,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改造前道路坑坑洼洼,家里人开摩托车经过都感到颠簸,现在铺上了沥青之后,交通也顺畅了很多。”老人黄善池就住在江尾头文化广场对面,经常在晚上和邻居在村口的龙母公园乘凉,聊天。“现在的龙母公园有石凳、石桌,还有照明灯,环卫也搞得很好,村里人都喜欢聚集在那里谈天说地,闲话家常。”黄善池说道。
江尾头小区的农房风貌提升工程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次成功的社区基层治理实践。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山市火炬高新区张家边社区始终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力推动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跑出“加速度”,擘画和美火炬新画卷。接下来,江尾头小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让农房新貌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