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城具有870多年历史,是香山地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贸易的重要商埠。近现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香山古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古城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复兴香山古城,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时代价值。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文化兴城计划,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全面提升中山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如何将香山古城打造成为人文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本期理论周刊圆桌邀请了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规划、人文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献计献策。
主持人:谭华健
高明鸣
避免异化为“陈列式街区”
中山市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山市现存最为完整的近代建筑群落之一。其保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见证了香山铁城建设、近代西风东渐以及现代商业沉浮的历史变迁,集中体现了香山地区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名人文化以及华侨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南粤乃至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缩影。当前应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的历史性机遇,在保护性开发的理念指引下,重构街区完整的叙事逻辑,在商业、生活、活动等层面实现街区的活化和全面复兴。
一、树立保护性开发的理念
保护性开发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理念。保护是核心,开发为外在表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两者相互依存,构成有机的统一。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应始终秉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包括:立足于街区外在景观、内在肌理、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貌,翻新而非易容,改造而非重建,以可持续、成体系的“微改造”提升街区整体品质,坚持“修旧如旧”,避免任何与该区文化气质格格不入的物质或非物质元素构成对原有风貌的冲突和消解。实现街区建筑景观、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的全方位活化,避免异化为符号意义大于生活意义的“陈列式街区”。建立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街区生态的自我良性循环。
二、构建街区的完整叙事逻辑
尽管街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现阶段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除孙文西路之外,其余大多数区域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盘活,像从善坊、铁城东门等地点公众知晓度仍不高;二是各资源之间欠缺有机的联系,呈现较为零碎的状态,公众无法知晓其时空关系及内在联系,或者只有模糊不清的浅表印象。
针对此类问题,有必要在相关部门和专家的专业指导下,将整个街区置于连续的时空背景下,构建属于街区自身的完整叙事逻辑。可通过打造多条不同主题的步行史迹径,实现单体建筑-街巷-街区的点线面有机串联,从“形”“神”两方面重建街区的完整叙事逻辑。通过复原和重构街区肌理,创设特定的视觉导引和动线,借助别出心裁的景观元素、“网红打卡点”以及推陈出新的展览、活动等,构建生活化和故事性场景,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街区的历史全貌和文化脉络。如新加坡牛车水在核心地段修建牛车水原貌馆,高度还原当地早期华人移民的艰辛生活,让人身临其境。也可以借鉴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做法,发展具有香山传统特色的壁画文化,将本土传统民俗及香山名人故事以壁画和特定装置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街巷的墙壁上。
三、社会共治实现街区活化
相较于器物层面的外观翻新与建筑改造,街区社会交往的重新活化更为关键。这也是街区复兴的题中之义,需要重振街区昔日的繁荣与活力。街区的活化需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相互配合,也需要商业、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多轮驱动。
1.商业驱动。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在重构街区视觉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规划与市场无形之手,引导和支持更多具有文化品位和创意元素的优质商户进驻,实现与街区文化意象的高度融合。可参考上海新天地或佛山岭南天地模式,采用“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场运作、分步推进”的模式,引入头部企业对街区进行整体的商业开发和运作,深度融合传统与时尚元素,构筑多元化业态,提升街区的商业品位。
2.生活驱动。街区之“活化”,一靠商业活力的激发,二靠生活气息的回归。基于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街区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现阶段可以尝试对已丢空弃置的老旧民宅进行盘活。
3.活动驱动。主题活动是街区活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定期组织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能有效实现人与街区的紧密互动,提升街区的人气和影响力。作为承载孙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近代民主革命足迹、展现近代中国历史风云的地方,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应深度挖掘展现孙中山及香山名人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讲好中山故事的重要平台。可以考虑利用重要节庆和节假日,通过传承、嫁接、引种等方式,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和拓展外延,策划各类主题活动和品牌系列活动。比如,借鉴“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经验,利用天字码头、兴中广场等打造类似“印象香山”的大型声光实景舞台。
作者系中山开放大学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中山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特聘人才。
(本文系《2024岭南学术论坛岭南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转化论文集》作品,有删减。)
田湘攸 丁滴 钟振远
香山古城保护和活化的路径与策略
香山古城活化提升作为文化兴城的核心项目,对中山市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前期策划研究和后期项目落地的亲身经历,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香山古城保护和活化的路径与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一、 明确目标定位,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以“小单元、渐进式、微改造”模式,推进好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聚人气、吸引年轻人消费的地方。推动旧城面貌大转变,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深挖老石岐的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完善建筑风貌管控手段,传承活化非遗文化,让老城成为新老交融、生生不息的香山文化展示窗口。
要形成统筹规划,风貌总控的整体管控模式。要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和推进古城的空间改造和设施完善工作。
二、制定原则、规范,协调推进空间升级改造
以香山古城保护活化的“六大行动”为依托,理顺工作界面,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合理推进各项行动的落实。包括分期建设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道路升级、水污染治理工程和城中村微改造工程等等;古城活化的产业导入和复苏前期需要经济强心的反哺,新城和古城产业互为补充、错位发展;古城活化行动要规划好古城外围与市政道路的衔接;古城活化设计与城市美化行动做到“四个结合”,结合“百千万工程”,结合水体治理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结合城中村改造工作;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古城,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做好每一个细节,推进古城弃置空间的拆违见绿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居住和出游体验。
三、明确改造内容,清晰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改造方案
1.串珠成链,加速古城专项项目落地。加速推动香山古城各类项目建设工作,将古城内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系统地联系起来,通过构建慢行系统和游客线路规划,提供便捷的出行游径。循序推进完善古城空间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证活化工作的延续性。
2.点面结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香山古城范围内群众人居环境,重塑城市记忆。
3.疏通脉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市政路网改造提升规划,着力畅通香山古城片区周边路网及对外交通联系。
4.多措并举,保留古城历史韵味。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对接市相关部门做好对香山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管理、巡查、整改工作,引导历史建筑责任人做好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5.因地制宜,活化古城产业空间。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筑城的“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修缮和活化一批条件成熟的老旧侨房作为样板,做好招商工作;第二步:参考成都宽窄巷子、上海张园和佛山岭南新天地等案例的商业规划策略,打造和活化三至五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街区;第三步:对于已经有一定业态基础的区域,加大特色餐饮、住宿、文创等业态的招引力度,打造成片的高品质古城活化空间等,全面构筑和活化香山古城新风貌。
6.创新宣传,擦亮香山古城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山文化,传承香山文化,记录和宣传古城活化建设,办好多层次的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打造精品文旅示范路线。
四、以香山文化为核,以人文业态为引,赋能香山古城文化活力。以“香山剧场”为引,承载城市文化活动空间;以“香山文化”主题为脉,塑造中山“文化地图”;以香山古城为轴,在全域范围塑造以香山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剧场。城市剧场还可在更大范围进行联动,香山古城包括与中山中心城区的其他区域、中山市图书馆和翠亨新区南朗孙中山故居、翠亨新区马鞍岛、环五桂山文旅发展全域等地联动,形成更大范围的游玩线路串联,形成中山文旅的引领性IP。
作者田湘攸:高级规划师、中山市人大代表、中山市石岐街道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丁滴:注册规划师、高级规划师、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主任科员;钟振远:注册规划师、高级规划师、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编制研究所所长。
(本文系《2024岭南学术论坛岭南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转化论文集》作品,有删减。)
周广明
打造多元化业态集群
文化色彩浓厚的“香山古城”,专业的表述是指中山市的旧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区域。
中山市历来重视中山古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早在2011年3月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颁布、2019年修订《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作为地方法规标准。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街道办事处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名城、古城的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如何做好香山古城活化利用?笔者从空间管控、土地管理、运营方式、业态布局等方面,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落实落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求和重点内容
为了做好香山古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近些年中山市陆续编制了《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年)》《环铁城更新保护规划》《香山古城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和城市更新研究内容。通过系列法定规划,明确了各类历史文化要素、整体建筑控高、各类建筑分类保护措施的保护要求,并通过政策指引的方式在主管部门乃至官方网站公布。香山古城的系列保护规划及详细设计,特别是名城规划、紫线规划、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的有关内容,严密对接了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管控体系,传承了“千年县治,香山文化发祥地;近代城市模范与先驱”的历史文化价值,尊重了“城乡一体”“一城四关”的明清城厢格局和近代“中西结合”“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为古城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形象展示等具体工作提供了内容上和技术上的规范指导。关键是要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求和重点内容落实落细。
二、合理并快速解决土地的权属问题,破解“微改造”难题
香山古城是中山市城市发展的“原点”,有着深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受历史上多个时期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度性变迁的影响,土地管理上的“户头多”“转手多”“证据乱”等“理不清”历史遗留问题颇多,包括祖业继承、侨房闲置、国企改制留尾巴等权属复杂、利害关系协调难、办证难、入库难等“老”“旧”“难”问题。按照“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的原则,建议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放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整体空间格局上。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街道办事处积极动员和指导相关业主,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配合下,“成熟一批”“解决一批”,逐步完善古城有关土地的确权、补证、入库手续。国有或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及其建(构)筑物,由市级财政主管部门或市属国企统一办理不动产权证。私人的用地及其住宅,各自确权后再办理不动产权证。
三、落实精准招商引资项目来达到保护和活化的有机统一
据调研,香山古城范围内,国家机关或下属企事业单位权属用地的闲置建筑颇多。香山古城的活化利用工作,应重点选择该类地块作为近期实施项目。利用香山古城城市更新工作的“微改造”,在维持现有建筑的结构样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更新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使之“老骥伏枥”“古琴新歌”,通过落实精准招商引资项目来达到保护和活化的有机统一。
在城市运营商运作项目的背景下,可采用纯国企开发、国企与私企合资开发两种模式。公益性非常强的项目,采用纯国企开发模式,可由市政府指定市属国企,在维持项目资金平衡、便于长期出租回收成本的情况下,计算更新成本和项目出租租金,然后开展建筑内外装修、开展项目招商和出租。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项目,采用国企与私企合资开发模式,由中山市及以上国企,与实力强、名誉高的私企组成合资公司。这样可以较好地处理经济平衡的敏感性矛盾,招商较为精准和务实。
四、弘扬香山文化,彰显古城特色,打造多元化业态集群
深中通道通车,为中山带来了大量外地游客,能够吸引并留住持续客流量是香山古城实现持续造血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为此,必须跳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框架,创新“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注重文旅与其他领域的全面融合,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古城独特的历史建筑风貌,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业态,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方言歌谣、特色美食餐厅、民俗酒店等,满足游客的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体验需求,避免“超商扎堆”“同质竞争”的泛滥。可以利用香山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教育项目,如历史文化课堂、研学旅行等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可以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香山文化与现代设计、科技等手段相结合,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吸引设计师、艺术家等创意人才入驻,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如电商直播、夜间演艺等,以激发夜经济的新活力,推动其持续创新发展。简而言之,通过保护活化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街区业态、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特色消费场景等措施,将香山古城打造成集购物、餐饮、住宿、研学、创新于一体的多元化业态集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香山古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